当前位置:首页 > 永安随笔 > 内容

诗路驿站有人家

仙居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9-09   字体:【  

  “丹枫遮路树如人,红叶花香雨似尘”,美好的诗句惹人遐想,用来形容仙居苍岭十分熨帖。
 
  苍岭是仙居境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山岭,《光绪仙居县志》记载:“苍岭,在县西一百里,一名风门,高万千丈,周围八十里,缙云壶镇接界,为婺括孔道。”婺括孔道就是苍岭古道,曾是台、婺、括三州的交通要道。古道东起仙居县的苍岭坑村,上岭五里多,出风门后,经过黄秧树、槐花树、冷水、黄泥岭和海拔800多米的南田等村,西至缙云县壶镇镇的苍岭脚村,全长约50里。古道两侧大山夹峙,山岭峻险,山道蜿蜒,被誉为“浙江西南第一岭”。
 
  苍岭古道,路宽一米,路面用大块岩石铺垫,粗糙的路石被人们踩踏得锃光瓦亮,可以看出年头够古老了。从苍岭坑村踏坡而上,沿古道漫行,不多久看见一座跨溪而建的石拱桥———子夫桥,由溪涧边各种形状的石头堆砌而成,桥上爬满了各种青藤和杂草,“子夫桥”三字虽然有所风化,但还分明。桥头畔的石头房子比较耐看,整体呈乌黑色,在艳艳余晖下,缄默安详有如老者,不乏“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的韵味。在古道路边,孑留着不少石刻碑痕,例如“光绪八年陈大宝重修路”字样,或许属于当年修路者镌刻的石碑。
 
  苍岭虽险,景色却美。在秋季行走在山路上,漫山遍野红彤彤的枫树,的确特别吸引眼球,特别是在夕阳晚照之时,枫叶红遍,层林尽染。“苍岭丹枫”美如画,如此胜景如此壮观,自古以来风评挺高,直至名列“仙居八景”。
 
  相传,古道形成于魏晋之时,南来北往的人们或者迫于生计,或者因为逃难,不得不翻越崇山峻岭,走得多了,苍岭绵延的群峰间就多了条坚实的小道。
 
  “东瓯王广武侯欧望率其众四万余人来降,处庐江郡(今安徽省西南部)”(《史记》卷二十二)。东瓯国是越王勾践所封子属国,疆域集中在现在丽水、温州等地。《史记》中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当时的东瓯王欧望,封广武侯,率四万余人归附大汉王朝,迁徙到安徽,东瓯百姓一路行来,大部分得经过苍岭群山。类似的记载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苍岭的人气就是这样逐渐积累出来的,或许,正是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年复一年催长了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潜流涌动,才在古代浙西南区域打上苍岭古道独特的人文地理印记。
 
  历朝历代,爬过苍岭的人不知凡许,蜿蜒的山路,茂密的山林,以粗犷和旷野的讯息传递着行路难的叹息。然后,大一统的中原王朝注意到这条初具规模的交通要道,并开始积极介入,将古道纳入到整个邮驿体系。隋唐时期,苍岭古道专门设有驿站,为传递官府文书人员以及来往官员提供途中食宿。
 
  于是,古道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从这里经过,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以诗文的形式融入到苍岭的山川大地。拨开烟云笼罩的历史迷雾,这条古道堪称浙东诗路驿站。“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孟浩然·寻天台山》)唐代著名山水诗派诗人孟浩然漫游吴越大地时,为了拜访天台桐柏观道士,走过苍岭驿道。按《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苍岭古道)台州正西微南至处州四百九十里”,“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由此可见,苍岭古道在唐代就已经成为一条重要的交通线路。那个时候,不仅有贩夫走卒为生计负重奔波于峰回路转的羊肠小道中,同样有诗人学者长途跋涉于莽莽群山一线间,留下几多瑰丽的篇章。唐代,一个诗歌的国度,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钓叟樵夫,皆闻诵诗音。
 
  如是我闻,那些行走在苍岭古道厚厚苍苔的旅人,在遮天蔽日的巍峨山岭中体会着莫可名状的羁旅幽思,从而留下散发着山野性情的绚丽诗歌,就这样掀起了苍岭诗路驿站的盖头来。那些来来往往打从这里经过的文化名人,叹服于造物的雄浑奇崛,酝酿着诗的灵感,这些献给苍岭的诗歌,或淡雅飘逸,或古朴沉雄,或豪迈奔放,从而赋予苍岭那山那水别样的气韵,形成了特有的诗路驿站文化。
 
  唐代诗人刘禹昭翻越苍岭后赋诗:“尽日行方半,诸山直下看。白云随步起,危径直天盘。瀑顶桥形小,溪边钓影寒。注成空叹息,玄鬓改非难。”讲的就是诗人从台州返回时,登上苍岭半山腰所见的高山危径与溪桥店影,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叹息”与“鬓改”的感受。《诗话总龟》卷十“雅什”门引《郡阁雅谈》:“刘禹昭字休明,婺州人。少师林宽,为诗刻苦,不惮风雪。”婺州,金华古称,作为金华人的刘禹昭返乡途中用诗歌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苍岭风物历历在目。
 
  之后,两宋之交,赵氏宗室南迁,一度退至章安,相传著名词人李清照就是经过苍岭古道从金华赶至章安。且让历史场景回放,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1129年,李清照追随着赵构小朝廷逃亡的路线,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到台州。当时,赵构在章安和松门避难,李清照一路追到台州。可惜,在时局动荡危难之秋,易安居士行迹匆匆,无心诗词,寂寂苍岭也就成为落魄皇族贵族抛在身后的一抹黯淡斜阳。
 
  再往后,元末明初,一代帝师刘伯温来了。刘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佐朱元璋平天下,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朱元璋称其:“吾之子房也。”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在文学史上,刘伯温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诗风以苍劲深厚见长。
 
  元至正三年(1343)开始,刘伯温至江东各地漫游,先后到过处州、湖州、临安、镇江、丹徒、金陵等地,写下了大量诗篇,其中就多次行经苍岭。清代仙居县志就有他的一篇诗作《壬辰岁八月自台州之永嘉度苍岭》:“昨暮辞赤城,今朝度苍岭。山峻路屈盘,峡束迷晷景。谽谺出风门,坎窗入天井。冥行九地底,高瞰群木顶。瀑泉流其中,却若泄溟涬。哀猿啸无外,去鸟飞更永。仆夫怨跋涉,瘦马悲项领。”标题简明扼要,介绍了时间、地点、行程,透露出不少信息。诗中叙述他从台州到永嘉而经过苍岭的情形,时间在元至正十二年(1352)八月。诗中描述了苍岭“岭峻路曲,峡窄山深”的自然形胜,也点出苍岭“猿啸哀,鸟远去,仆夫怨,瘦马悲”的艰险。
 
  翻阅刘伯温年谱,“至正十二年(1352),42岁,年初,任命为浙东元帅府都事。从南田返杭,在庆元、台州、温州一带参与对方国珍的军事行动。”由此看来,1352年的八月,刘伯温还是很忙碌的,足迹遍至庆元、台州、温州等地。苍岭崎岖行路难,更何况是在策划军事行动,彼时心境在诗作里得到了某种程度的体现。
 
  时至今日,再到苍岭古道寻找刘伯温的足迹,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不过,在刘的诗作中却还保留着其他的仙居元素,当然,苍岭只是其一。《题柯敬仲墨竹花石·刘伯温》“红桃花夭夭,绿竹叶葳蕤,水边石上相依倚,恰似佳人配君子。奎章博士丹邱生,宝书鉴尽芸阁清。染朱涅翠归墨笔,收入造化无逃形。烟浓风暖春如醉,竹有哀音花有泪。花枯竹死今几年,空留手积令人怜。”这首诗可以视作刘伯温向基本同时代大书画家柯九思致敬的作品,见于清代旧志。
 
  柯九思,字敬仲,号丹丘生,仙居人,元代书画家,出生比刘伯温要早20多年,生平年代有部分交叠,只是不知道两人是否有过其他更多交集。柯九思曾任元朝奎章阁鉴书博士(正五品),专门负责宫廷所藏的金石书画鉴定,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柯九思擅画墨竹,元朝国子祭酒刘铉赞叹“晴雨风雪,横出悬垂;荣枯稚老,各极其妙”。在刘伯温《题柯敬仲墨竹花石》诗中,“奎章博士丹丘生,宝书鉴尽芸阁清”,点出柯九思官职名号,以及刘本人对柯博士艺术素养的推崇。“芸阁”意为藏书处,即秘书省。
 
  “苍头驿在苍岭上,宋置寻度。苍岭当台、处、婺三州冈阜。”“行者穷日而后度,人烟迥绝寇攘所凭。”———《台州府志》
 
  “缙云至仙居,陆路一百八十五里……永康至仙居,陆路二百八十里。”———《浙江省郡县道里图》
 
  确切地说,苍岭古道也是一条军事驿道,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统军翻越苍岭。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六月,“浙江巡抚阮鄂亲领大兵万余,筑将台,屯于苍岭之南田,又遏其锋,寇(倭寇)遂四散,不敢入境。”阮鄂在东平寨(点将台)誓师后进入仙居,荡平倭寇。清咸丰十一年(1861)10月26日,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率兵十万,翻越苍岭取道仙居攻占了台州。
 
  苍岭坑村因位于苍岭东坡而得名,因缘际会之下,苍岭坑村也是战略要地,宋代曾在苍岭坑村设置苍岭巡检司,明代曾在苍岭坑村设铺,设有寨兵和营兵。当然,金戈铁马,大旗猎猎的场景属于古道西风的一个截面,占据主流版面的自然还是商贾旅人,他们才是千年古道恒久的过客。因地势便利,苍岭古道东通仙居,西连永康,南接缙云县城,自隋唐至民国一直是处州、婺州通往台州的“驿路”、“官道”。事实上,苍岭古道更是一条重要的浙东盐道,晚唐以来,从三门、海门等地熬制的食盐,经椒江———灵江———永安溪水道逆水而上,进入皤滩、埠头等码头,继而沿苍岭古道远销金华、丽水内地,苍岭古道由此成为沿海至内陆的重要盐道。历经岁月打磨,皤滩、埠头等地逐渐形成了盐埠,并集结了运往内地的其他商品,成为了商业重镇。旧志记载:“仙居县年销正引(盐引)一千九百八十七引外(清代一引600斤),东阳、永康、武义三县,共年销正引四千五百十四引,皆由该县皤滩而上,赴该县行销。”
 
  苍岭坑村处于苍岭古道起点,随着商贸往来一度显赫,村内现存的老建筑大多依街、巷排列,其中临街的楼房曾经是商铺和客栈。明代,村里出过一位应天府巡按御史———戴弘演,为官清正,满满的正义感,而且思维敏捷,自小就有“神童”之誉。相传他六岁那年在村祠堂前玩耍,碰巧台州知府经过,看见这位穿着绿色棉袄的小孩很有灵气,就凑过去打趣:“小小青蛙穿绿袄”,小弘演回敬:“落山螃蟹穿红袍”,知府夸其厉害。
 
  明建文壬午年(1402),戴弘演在应试中名列北闱第一,永乐甲申年(1404)中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参与修纂《永乐大典》。其父戴蒙闻之喜曰:“儿克成吾志矣!”高兴之余亲手写下一则家训诫子:为官要常修官德,为臣要克己奉公,不可有辱门风。戴弘演屡次在重要岗位担任要职,执法严明公正,处事干练周全,官员信服百姓诚服,所到之处赞誉有加,人称执法“皋陶”。 
 
  戴蒙耕读在家,以儒家理念和家规家训教子,冀望儿子志存高远,“居庙堂之高”则克己奉公,洁身自好,“处江湖之远”则克己笃行,学做好人。这样看来,戴蒙的家教是成功的,时人评价“弘演为人恂恂淳实,即子可知其父”。
 
  戴弘演历官22年,“频膺要地,清介不少渝”。任江西监察御史期间,他不以个人的喜怒处理官吏的贪腐,依法为断,顺舆情,“故吏服民悦,所至啧啧”。戴弘演一生基本上都是从事监察工作,不但自己清正廉洁,还在告退还乡时留诗《告致归留别诸寮友》,以“清风满衫袖”的坦荡胸襟,与朋友共勉。戴弘演归隐家园十多年,临风酌酒,对月敲棋,不恋功名不为势利,隐退生活安逸洒脱。此后一段时间,不少在职高官途经苍岭古道都要慕名拜访,留下不少关于苍岭古道的吟诵之作。戴弘演去世后,明代左都御史吴时来(仙居人)亲题匾额“南台世范”(南台就是御史台),悬挂于当地宗祠,表达追慕前贤之心。
 
  苍岭坑村是仙居县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在这块土地上散落着不少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包括一些近年来陆续发现的古代诗词,从侧面佐证了苍岭古道在整个浙西南版块占据的重要节点,这是一条古代婺州、处州通往台州的交通要道,史称“婺(金华)括(台州)孔道”!时至今日,苍岭古道因为浓郁的原始风貌和人文气息,被列为浙江省户外徒步线路,受到许多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追捧。
 
  “雨余催晓发,野色隔微茫。碧涧浮花气,丹霞漾日光。崎梁疑鸟道,盘谷似羊肠。屏息摧车念,无劳问太行。”这是明代兵部尚书赵大佑写给苍岭的诗句。赵大佑,台州温岭人,“勋业著于官,行谊闻于乡”,为官清正廉明、秉公执法、不畏权贵,颇有政声,因秉公执法得罪奸臣严嵩被贬官,后复启用,终任南京兵部尚书。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源于赵大佑名言“人臣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吾何爱一身哉?”
 
  赵大佑从事过执法、监察,当过监察御史、佥都御史、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生平年代、履职经历都和吴时来相近,都因秉公执法得罪奸臣严嵩,留下的这首关于苍岭的诗作隽永清新,饶有趣味。
 
  众所周知,吴时来除了为戴弘演题匾“南台世范”之外,还专门写诗《拜侍御戴率斋先生祠》:“方学青骢骑,情深旧典型。逆鳞标气节,爱国树藩屏。江右威多振,文渊笔早铭。可知申及甫,先后共山灵。”字里行间正气凛然,充分体现了有明一代仙居御史一脉相承的理想情怀与担当意识。
 
  以上这两首作品可谓是同时代的御史诗作,一首吟诵仙居苍岭古道,一首吟诵仙居苍岭坑村的戴御史,分别从各自维度反映出明代士大夫阶层的精神空间与价值追求,流传至今依然意味深长,足可以为仙居为苍岭增光添彩,多年以后依然与这里的山光水色同驻。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作者:陈晨永】  
点击排行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仙居新闻网 版权所有 2005-2024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浙新办【2006】37号 浙ICP备20017917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2402000280号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警告: 本网站上的图像有数码水印技术保护。您对本网站的任何使用应遵守我们的使用条款,并构成对该条款的知悉和接受。
【新闻热线】电视台:0576-87771999 | 电台:0576-87785588 | 今日仙居:0576-8782118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781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