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单位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是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的重要途径,是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和单位文明程度的有效形式。
一、什么是文明单位?
文明单位是指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职工素质较高,业务工作过硬,社会形象良好,在各地各行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单位。
二、文明单位创建标准有哪些?
(一)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单位整体规划,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建+文明创建”机制健全、目标责任明确、开展活动经常、有一定经费投入。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勤政廉洁,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二)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推进,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大力弘扬,道德讲堂、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普遍涌现,干部职工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廉洁高效、依法行政,群众满意度高。企事业单位诚信经营、科学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升。
(三)加强民主管理,严格遵纪守法。行业规章、服务标准、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运行规范有序、服务高效便捷,民主与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政务厂务公开,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有效维护。领导干部无违法违纪,员工无违法犯罪,单位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失信行为、无邪教、无“黄赌毒”、无封建迷信等现象。
(四)学习风气浓厚,文体卫生先进。注重涵育单位文化,单位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广泛开展干部职工职业教育及培训,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尚逐步形成。重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不断丰富创建内涵、创新活动载体,“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等职工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经常开展。扎实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单位环境整洁优美,生产工作场所井然有序,卫生防疫制度健全。
(五)服务优质高效,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组织实施窗口单位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职工文明服务意识增强,服务优质规范。创新管理方式,诚信经营,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一站式”服务不断深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选树优质服务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明显。充分发挥单位自身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来源: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