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永安随笔 > 内容

枫叶如花——台州抗元英雄陈仁玉事迹纪略

  发布时间:2024-11-11   字体:【  

 
 
2023年12月1日, 吃过早饭,坐于窗前,习惯地翻阅书报。忽然手机响了,我漫不经心地接起来,是温岭一个老友的声音:“我们楼山陈姓修谱要圆了,庆贺场面壮观,宗亲纷至沓来,你若有空,也过来参加。”接着,嗓子更响亮了:“我楼山一族源于新河的渡南头(金清港以南),这里的陈氏是温岭金清陈氏;金清一房是从石塘迁过来的;石塘的祖宗陈仁玉是从仙居那边来的。陈仁玉是南宋时期的抗元英雄啊,名气可大啊!”他如数家珍,随后又把几则资料发给我。       
我非楼山一房,刚好又有事在身,不能前往。说去不了。但心里在想,我的莞渭陈氏与楼山一房未知在哪朝哪代是同一个祖宗的,他们的谱中有始祖陈胡公和南朝陈霸先的记载,我的家谱中也有此记载,他们的荣耀说不定也有我的一份呢。心中掠过一阵喜悦。又想,其实百家姓都同宗同祖,都是一家人一家亲。哪个英雄没有出处——出于某姓某族?英雄都是家族的荣耀,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老友归老友,荣耀归荣耀,而史实要归史实。宣扬一个人物,要讲求真实,要凭确凿的文献证据,尊重历史事实就是尊重英雄。我要搞清两个问题,一是陈仁玉是不是英雄,二是他是不是楼山房的祖宗。翻看各种资料,还真有那么一回事。        
我初步搞清了这些问题,又为老友陈维呈对祖宗的敬仰之心和自豪之情所驱动,促使我速速去查找抗元英雄陈仁玉的来龙去脉。我决意要写写陈仁玉了。
 
陈仁玉,何许人也?清朝诗人林之松在《金清陈氏族谱》序中称,“今(金清)陈氏祖先多以节义显,斯亦奇矣。当宋之未造,天下顺风而靡,仁玉公挟斗大空城以拒,违母后之命而拒强元数十万之师,事其有可为者哉?卒乃决然为之,义无反顾,延及其八子孙,尚有老死于海滨,矢田横之愤,而蹈鲁连之行,可不谓难焉者欤?”这说明仁玉公是抗元英雄。这是前些日温岭老友陈维呈告知我楼山陈姓修谱一事而得的。他还发给我许多佐证材料。      
那天早上,我爬上白云山,抬眼望,矮矮的山上生长着许多枫树,岁月的红叶挂满了枝头,色彩斑斓,演绎着冬日的壮丽。我捡起一片红叶,五角星状的,红灿灿,粉艳艳,如春日里盛开的花朵。那叶,如花,漫山遍野,不就是南宋末年英勇抗元的陈仁玉以及台州人民的群像?
陈仁玉究竟做了些什么?他所做的有什么影响和意义?        
聪颖好学,级级攀升。陈仁玉出生于嘉定壬申年(1212年),仙居县城南黄村(仙居县城关镇小南门),字德公,号碧栖。从画像上看,蓄留髯须,长方脸,浓眉毛。旧志载:“幼习春秋,攻经史,博览天文地理诸籍,每有心得必记之。”后因修志有功,1251年以“白衣”受诏经筵讲官,这是给皇上讲授经史的。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御笔特赐“同进士出身”,当年9月任军器监丞兼国史馆编修官,11月任浙东提刑兼知衢州府,之后历任浙东安抚使,兵部侍郎等职。     
腹有诗书,其华灼灼。文献记载“博物多闻,工诗翰”,就是说他善诗文与书法,因之名闻遐迩。《全宋诗》收录他五首诗。一次,他与吴坚等30多位青年游览家乡的南峰山。面对美景,众人不禁大喊:“美哉,仙城景致比画美!”陈仁玉思维敏捷,率先即兴赋诗:“溪水如蓝带,白帆似远鸥。登高观仙境,你我同放歌。”众人一片喝采。他还有游记传世,淳祐三年(1243年),辑成《游志》,共88篇,转载于元代知名学者陶宗仪《游志续编》卷首。     
以菇结缘,《菌谱》惠世。这还有一段故事哩。一天,他的父亲陈清卿在一个僻静处练习武功,忽遇一伙强盗打劫后生林大郎,其父路见不平,凭一身绝技打得强盗屁滚尿流。林大郎感激万分,两人遂结为兄弟。林大郎膝下有一女,取名“香姑”。林大郎和陈清卿相议,决定将她许配给陈仁玉。妻子是“香菇”,何不以菇为题写一本书?仙居是食用菌的故乡,菇又是大众与宫廷餐桌上的美味,何况它又有经济、药用和文化价值。于是他深入现场踏勘记录,按“究其用,策其品”的原则,将它分为11类,对其的产地、性能、采摘、辨识、品尝及做法作了详细的阐述,首次写出了食用菌专著《菌谱》,据传为世界首部。后来的四库全书将此编入其中。     
昼访夜思,终成志典。陈仁玉写得一手好书法和好文章,已经名声在外。一日,临安知府派通判王亚夫专程到仙居请他出山写临安地方志,并把知府亲笔信交予他。陈仁玉来到临安,悉心钻研地方志写作的“述,记,志,传,图,表,录”的方法,遍访街巷、乡村,使临安的风土人情、人物掌故、历史变迁了然于胸。史书载:他“昼访夜思,参以书传所省所忆,耳目所睹记,得古今事迹千数百条,厘为门者十有二,为类者九十有九,为卷者五十有二,总之数十万言。”这本《临安志》体例完备,征材宏富,考辨精审,条理秩然,对研究宋史和宋临安史有很高的价值。为此,明代《永乐大典》收录了陈仁玉的《淳祐临安志序》。
 
 如果说,陈仁玉前期的众多成就是一树盎然的绿色,那么,后期抗元的事迹就是枫叶如花,灿若红霞。
 1276年,理宗皇帝已归天,在贾似道的张罗下,宋恭宗在位,政治腐败到极至。蒙古铁蹄已大举南下,赵宋王朝已岌岌可危。朝廷的大小官员,为保身家性命,逃的逃,降的降,叛的叛,纷纷弃印丢城。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三面包围临安。无奈之下,谢太后下诏降元。元军将小皇帝和太后押解到元大都,“靖康之难”又一次重演。    
65岁的陈仁玉已隐居临海城,闻太后降元之诏,心如刀绞,他仰天问苍天:大宋江山就此断送了吗?我为大宋臣子,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决不当亡国奴!他决定拒诏,带领台州军民奋起抗元。知州王珏力荐陈仁玉为台州抗元总指挥。在他的号召下,台州各界捐款捐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民皆兵,抗元运动如火如荼,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1276年2月初,元军攻下嵊州后,十万大军直逼天台城。天台守将陈安国是陈仁玉的大儿子,按父令,组织乡勇,处处设卡,路路阻击,给元军造成重大伤亡。
元军大将段成式占领了宁波府后,陈兵宁海县。陈仁玉奔赴宁海,命令拆掉桥板,收集渡船;摆下长蛇阵,以3万人抵抗8万元军,对峙月余。元军转而在象山港收集百十条渔船,企图登陆临海港。临海守将赵林发现后急告陈仁玉,陈仁玉调入水师拼死战斗,迫使元军撤回宁波。         
2月中旬某日,元军攻打临海城,陈仁玉带领城中三万守兵拼死反击。守城军民勇猛顽强,元兵久攻不下,遂再调数万大军增援,分东西南北门团团围城。如此经过10天的战斗,终于寡不敌众,于下旬某日城被攻陷。          
战斗伊始,守将赵时栗(陈仁玉之外甥)坚拒叛将杨芳春的威逼利诱,坚守十天,身中数箭。亲兵们劝其休息,他道:“国家有难,岂可苟且偷生?不成功便成仁。”元军攻上城头,他身中数十刀,直至身首异处。        
下旬一日陈仁玉率陈家军万余,战在西门,陈安国冲锋在前,右翼陈仁飞、陈仁曦,主将陈仁玉骑一匹乌骓马身居中位。殿后陈寿远被元军团团围住,左冲右突,杀死元兵七八人,终究突不出来。段成式劝其降,他立誓不降。陈仁玉见状,欲去救援,被陈寿远喝住:“快快突围,不要管我!否则将全军覆灭!”说完,便自刎而死。陈仁玉强忍悲痛,剑指前方:“将士们,冲啊!”将士们以一当十,杀出一条血路。这一战血流成河,死尸遍野,从未时杀到申时,部队冲出重围,到了灵江边,沿灵江向黄岩撤退。         
这日午时,临海城被攻破,知州王珏见无力回天,大书“忠烈”二字,投水殉国。守将邵函端坐学宫,焚烧而死。     
陈仁玉率余部从黄岩撤至漩门,将船只都拖至对岸。元军赶到,一看无法强渡,遂南下攻打温州城。11月,温州城被攻陷。1279年,元军在海丰打败文天祥。3月崖门一战,宋全军溃灭,宰相陆秀夫背小皇帝赵昺投海殉国,宋灭。     
陈仁玉带领将士在玉环岛,后来看大势已去,让1千多战士在周围地区安息养生,自己带一些军士及陈安国等在石塘安居。到石塘后,以耕渔为生,善终而亡。至陈仁玉孙辈,由石塘迁居金清。                    
我上白云山细察红枫。令我惊奇的是,这裸露的岩石坡度很陡,树根从地表扎下去,向下伸展,在岩石的缝隙间扎进去,紧紧抱着岩石,顽强地长成参天大树。我又想,陈仁玉的深厚的根又扎在哪里?     
台州抗元的精神是什么?是舍生取义,舍家救国,舍小我成大我。     
小我是什么?是个人、家庭、家族,而朝廷、国家和整个民族的生死存亡是大我,当国家有难、民族危亡之际,能牺牲小我,不惜浴血奋战,甚至献出生命,这就是“大我”。仅台州战场,他家族参战的将士就有53人。这就是陈仁玉的精神实质,是众多台州人抗元的圣洁高贵的灵魂。     
陈仁玉的“大我”精神是从哪里来的?     
它来自家学的渊源。陈仁玉出身的是官宦之家,父亲陈清卿,嘉定7年武进士,二叔陈正大是武状元,三叔陈廷澜,嘉定16年武进士;母亲郭氏是理宗皇后谢道清的姑妈;祖父陈括,宋淳熙5年登榜武进士,二十年中他父子4人全部进士及第;他的曾祖父陈庸,宋绍兴21年进士及第,他创建的碧栖书院,把书院和科举有效地结合起来,使陈家出了这么多的进士,也弘扬了“清慎”“克己”的家风。这样的家族传承着以“仁”为本的核心理念,“天下为公”的主张。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思想,为他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它来自天性的刚正和勇毅。陈仁玉骨子里有着刚性和坚强的秉性,山里人自带一种硬气。他还受五舅郭磊卿的影响,五舅不惧权贵,在皇帝面前屡屡弹劾官员余天赐,表现了超人的胆魄和气质,对他影响至深。在宋元易代的历史关头,他表现为“金刚怒目”,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无畏气概,实践着“愿舍生取义,养浩然正气”的信仰。     
它来自文天祥不朽精神的感召和滋养。在海丰战败后,文天祥被元军所擒,无论元人怎么威逼利诱,受尽折磨,他都坚持民族气节,写下了震古烁今的《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也成了千古绝唱。1289年1月9日,文天祥在元大都英勇就义。陈仁玉密切注视着文天祥的信息,为他的感天动地的事迹所感召,更加坚定了抗元的决心。可以这样说,陈仁玉领导下的台州抗元与文天祥的抗元形成南呼北应的态势,共同谱写了南宋抗元的悲壮之歌。    
冬至,我又站在红枫下。一阵北风吹来,枫叶沙沙落下,带着岁月的眷恋,落入了大地母亲的怀抱。从下面仰视,枫树伸展着大大小小的枝柯,犹如巨人般屹立在苍穹之下。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作者:陈连清】  
点击排行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10 | 浙新办【2006】37号 浙ICP备20017917号-1 | 浙公网安备 33102402000280号
仙居新闻网 版权所有 2005-2024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警告: 本网站上的图像有数码水印技术保护。您对本网站的任何使用应遵守我们的使用条款,并构成对该条款的知悉和接受。
【新闻热线】电视台:0576-87771999 | 电台:0576-87785588 | 今日仙居:0576-8782118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781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