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永安随笔 > 内容

吴 渭

  发布时间:2024-06-03   字体:【  

吴渭(1129—1185年),字仲吕。吴桥(今田市镇吴桥自然村)人。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兼侍御史吴全智十世孙,宋龙图阁直学士吴芾侄子,南宋左丞相吴坚曾祖父。吴渭父吴芹,字献可,母叶氏。父母大龄成婚,吴渭出生于南宋建炎乙酉正月初五半夜子时。其时,母亲叶氏已经是33岁。吴渭未满周岁,父亲吴芹不幸去世。吴渭与母亲叶氏孤儿寡母,生活极为艰辛。所幸叶氏忠贞守节,劳筋苦骨,夙夜不懈,誓将遗孤吴渭培育成才。吴渭亦少年立志,闻鸡起舞,劬勤苦学。只可惜科举考试屡屡不利,榜上无名。面对科举仕途无缘,吴渭素不怨天尤人,没有灰心丧意,旋即转向田园与经商。先在桥头古道开设店铺,经营南北杂货。吴渭勤苦勇毅,经营有道,生意越做越大,积蓄资本再做水运生意,将仙居的木头、毛竹、桐油、乌桕、茶叶等农家山货,通过永安溪水道运往海门,再将海门的水产干货运回仙居。利用居身与永安溪水道之便,对流货物,尽收山海之利。其母亲叶氏起早贪黑佐助儿子经营,且又理财有术。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吴渭拥有千亩土地,山林上万亩,成为仙居西乡首屈一指的富翁。吴渭和母亲面对万贯家财,义无反顾决意慈善。首先铺路架桥,将苍岭至县城千年古道,坑洼之处铺砖填石,长达百里之遥。再于本村筑瞭望高楼,每逢隆冬雪天,积雪封道,门户难出。吴渭即登楼瞭望,发现谁家炊烟不举,就知道谁家已经断粮, 立刻派人送粟,以济断粮之困。当时就有文人商贾赠之以诗云:“雪暗无人遗积粟,月明有客步康衢。”

乾道九年(1173年)大饥,吴渭散私钱200万,发粮2000石施赈。久而久之,吴渭慈善为本,济人利物,芳名远播。吴芾身居朝廷要职,十分赞赏侄儿大道善行,作《癸巳岁邑中大歉三七侄捐金散谷以济艰食因成》:“吾家谓侄非常儿,自幼读书尝下帷。平居事母尽孝道,力供子职曾无违。辛勤农亩三十载,顿立门户成家肥。耻同流俗事骄吝,好贤乐业常怡怡。闻人急难知在己,见义踊跃无不为。造桥砌路未为德,折券释逋未足奇。究其存心用意处,尤在邑人艰食时。此邑山多土田少,民贫自昔难支持。其间岁收数百斛,已为富室他可知。况复今年苦亢旱,州里远近咸告饥。田畴弥望总如燎,细民未免俱流移。纵使人能保常产,亦复有甑无米炊。虽幸朝家行赈济,正恐未能遍群黎。往往倾村走山谷,荷锄掘地寻蕨萁。取根为粉虽可饱,食之既久人亦羸。春来必至生疫疠,死填沟壑夫何疑。吾侄见之轸忧恻,首议倡率输家赀。既捐青蚨二百万,犹恨籴贵难疗饥。庾中仅存二千石,一旦倾倒尽散之。此心但欲济邻里,身外浮名非所希。吁嗟薄俗务贫鄙,计较升斗争刀锥。徒知富有可润屋,岂虑人怨亲戚离。有如吾侄为此举,吾乡自古应亦稀。小惠所施固未博,风义自足洗浇漓。傥使人人皆若尔,千里岂复忧馁时。第愿吾侄广此意,所为尽从今日推。阴功在人天心报,会俾尔寿膺繁禧。梓里遗芳传未艾,世有子孙攀桂枝。岂惟同里共歆艳,亦使吾侄增光辉。老夫无以示旌劝,聊为吾侄题此诗。”郡县长官多次上报他的事迹请赏,都被吴渭婉言谢绝。后常平使朱熹曾著文表彰,并补其次子吴椿为文学。

南宋淳熙十二年二月九日吴渭病故于家,享年57岁。墓在北岙其母叶氏北侧游鱼山,朝奉郎江涛撰其墓志。子吴椿生吴焕,吴焕生左丞相吴坚。吴坚在朝期间,朝廷恩赠吴渭为太保(一品)。民谣传为:筑路散粟千里长,修来曾孙左丞相。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与浙江省慈孝办公室等专家前来仙居考察“全国慈孝之乡”,一致认为800年前吴渭的善行,可以申报“登楼望烟,雪中送粟”两个成语故事。2014年1月26日,本县被正式授予“中国慈孝文化之乡”称号。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点击排行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仙居新闻网 版权所有 2005-2024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浙新办【2006】37号 浙ICP备20017917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2402000280号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警告: 本网站上的图像有数码水印技术保护。您对本网站的任何使用应遵守我们的使用条款,并构成对该条款的知悉和接受。
【新闻热线】电视台:0576-87771999 | 电台:0576-87785588 | 今日仙居:0576-8782118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781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