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景德四年(1007),永安县改名仙居县。自此,仙居县名一直沿用至今。是年,郭易直为仙居县知县。任内大力进行社会建设,新建县桥、市桥。庆历元年(1041),王琏为仙居县知县,后官至丞相。此时,新建的佛教寺院有崇教院、福延院、集福院、明圣院、慧门院、多福院、广严院等。天禧二年(1018),朝廷投金龙白壁于仙居县括苍洞,并赐额“凝真宫”。明道元年(1032),建南峰塔。塔为楼阁式砖塔,六面七级,高23.8米。塔身单筒形结构,内部中空,内壁自下而上凿出足窝,以供登高。每层由平座、正身、腰檐组成。东南和西北当中开门,其余为门式壁龛,塔檐用菱角牙子砖与平砖相间叠涩而成,塔顶用平砖叠涩收顶。庆历八年,陈襄为仙居县知县。皇祐元年(1049)于仙居县先圣庙建学宫,有县人吕逢时从之学,官学开始兴盛。二年,陈襄作《劝学文》,教谕乡民遣子入学。陈襄(1017—1080),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福州侯官县(今属福建闽侯)人。北宋庆历中(1041—1048)得中进士,授浦城县(今福建浦城)主簿、摄知县事。庆历八年(1048)为仙居县知县。时仙居县“民尚朴野,罕知读书”“民穷多变,监狱患满”。莅任后,首抓教化,改文庙,创学宫,延聘名师。先后作《劝学文》《劝俗文》,劝谕乡民遣子入学,并亲至县学讲学。自此仙居县办学之风日盛,“弦诵相闻,人才蔚起”“百里田畴熟,一年囹圄闲”。任内曾多次考察和游览境内天姥山,作有《题韦羌山(天姥山)六绝》,其一云:“去年曾览韦羌图,云有仙人古篆书。千尺石岩无路到,不知蝌蚪字何如。”离任时,民众攀车遮道,依依不舍。南宋乾道七年(1171)仙居人民在南峰山桃花洞建古灵祠,以示纪念。治平三年(1066)以后,境内改名、新建、赐额兴道院、宝积院、净乐院等佛教寺院和其他宗教建筑等二十余座。元符元年(1098),郭三益为仙居县知县。仕至同知枢密院事。大观三年(1109)时,仙居县有主户二万六千八百一十四户,客户九千七百一十七户,主户人丁三万零三百九十六丁、主户幼丁(废疾)二万九千五百零九人、客户人丁六千零八十四丁、客户幼丁(废疾)七千三百五十五人。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腊起事,仙居人吕师囊拥兵响应。义军声势浩大,号称十万余众。三年三月,吕师囊率义军攻打台州城不克。四月十三日,吕师囊率义军攻占黄岩县城。四月,吕师囊率义军攻打台州城,为台州司户曹滕膺所败。八月,安边巡检杨震追袭义军至黄岩县,活捉首领吕师囊。吕师囊(?—1121),仙居县十四都(今仙居县白塔镇)吕高田村人。为本县摩尼教首领,有“信陵君再世”之称。北宋宣和二年(1120)十月率教徒和饥民起事,歼仙居县白塔寨巡检邹进、县尉徐默成所部官兵。攻破仙居县城,宣布废“宣和”年号,以方腊“永乐”纪年。起事后,台、温、处一带教徒和百姓纷纷响应,义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三次围攻台州城,并挥师两路攻取天台、黄岩县城。又攻克乐清县城,重创宋军姚平仲、杨震等部。三年在黄岩县断头山为宋军折可存部围困,伤重被俘。解至临海县后,遭裂尸而亡。宣和二年至三年,因战争被损毁的有仙居县城墙,道教建筑纯熙观、凝真宫。三年,城墙重筑。吕师囊的起义虽然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战争带来的直接后果却是明显的,那就是极大地阻滞了仙居社会的发展。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元年,是为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张亨为仙居县知县。重建仙居县治、县丞厅、县尉厅,并重建韦羌庙。韦羌庙祀韦羌山神,亦即天姥山神。早在南朝萧梁时,高僧慧皎《高僧传·昙兰传》即记载了韦羌山神的故事。三年,资政殿大学士薛昂避金人乱,隐居仙居县万竹山万安院。绍兴初(1131—1133),又有韩昭避地仙居县。绍兴十四年(1144),仙居县重修县学,以期振兴教育。由于社会逐渐稳定,陆续新建慈安院、灵山庙等,重建凝真宫等宗教建筑。二十四年,梅克明为仙居县知县。二十五年建括苍驿,二十六年建“鼓楼”。乾道三年(1167),留立礼为仙居县知县。同年,重修县学。八年,仙居县人方斫建桐江书院。方斫,字宗璞,号子木,又称韦溪先生,生卒年不详,仙居县人。南宋乾道八年(1172)特奏名,授嘉州(四川乐山)文学。郑公鲤有《韦溪先生祠堂记》:“在绍兴间,蔚为诸儒领袖,学者尊之,号曰韦溪先生。”“惟先生志益固,守益坚,潜心六经,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中,遂为东南学者表正之师。”淳熙八年(1181),莫洸为仙居县知县,并重建仙居县先圣庙。九年三月,仙居县人圆极彦岑禅师为临海县人释如本所撰《丛林辨佞篇》作序。释彦岑,字圆极,生卒年不详,仙居县人。工诗文,著有《语录》二十卷。九月,仙居县发生旱灾。同年,浙东常平使朱熹巡视仙居县,专程拜访仙居县人吴芾于官路小西湖。又访贤桐江书院,并手书“桐江书院”“鼎山堂”。是年,仙居县凝真宫道士陈会真求得内赐道藏一部,藏于仙居县凝真宫。陈会真,生卒年及里籍不详,仙居县凝真宫道士。南宋淳熙九年(1182)得内赐道藏一部,藏于仙居县凝真宫。曾为《周易参同契》作注,称为陈会真本。十年,致仕龙图阁直学士吴芾卒。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南宋绍兴二年(1132)得中进士,历敕令所删定官、秘书正字。迁处州(治今浙江丽水)、婺州(治今浙江金华)、越州(治今浙江绍兴)通判,升处州知州。三十一年召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三十二年权尚书户部侍郎,七月诏除集英殿修撰、知婺州。隆兴元年(1163)升礼部侍郎,出知绍兴府(治今浙江绍兴)。二年九月以权尚书刑部侍郎为给事中,兼淮西宣谕使;十一月迁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治今浙江杭州);十二月复为吏部侍郎。乾道元年(1165)六月除敷文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三年起知太平州(治今安徽当涂)。五年改知隆兴府(治今江西南昌),六年奉祠。淳熙元年(1174年)以龙图阁直学士、通奉大夫致仕,终日从事著述。卒年八十岁,赠光禄大夫,谥“康肃”。墓葬于仙居县西十里西岙。工诗文,著有表奏五卷,诗文三十卷,今存《湖山集》十卷,收纂于《四库全书》。十一年,知县徐柟于仙居县先圣庙重建学宫。绍熙二年(1191)七月,仙居县水灾。三年七月,仙居县水灾。此后,庆元元年(1195)六月、二年六月、五年秋,仙居县连续风雨成灾。嘉泰二年(1202),仙居县知县林岳重修仙居县先圣庙。重建仙居县括苍驿,并改名为安洲驿。开禧三年(1207),仙居县知县姚偓建县醋库,重建“鼓楼”。嘉定十五年(1222),仙居县有主户二万七千九百一十户、客户一万零八百五十户,主户人丁三万零五百一十丁、主户幼丁(废疾)二万七千二百五十四人,客户人丁五千七百一十一丁、客户幼丁(废疾)七千四百二十人。是年,仙居县有僧一百四十五人、尼二十八人、道士二十五人。是年,仙居县纯熙观有田六百四十一亩、地二百七十五亩、山一百一十一亩;隐真宫有田一千一百六十九亩,地一千二百七十六亩、山一千八百五十八亩。十六年,仙居县人羊溥、汲渊主持兴建仙居县汤归堰。汤归堰位于仙居县县城东南十公里左右的下各平原,时属归仁乡(今属下各镇)。堰头在杨砩头村西南,引朱溪下游水灌溉。上堰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冬,由羊溥、汲渊出资修凿,宝庆二年(1226)竣工,灌溉杏村、西垟、怀仁、车塘、山下英、湖淇园、黄梁陈等八宅。后建下堰,灌溉至下华、后冯、下张、虎坦诸村。十七年,仙居县丞刘厚重修仙居县学。至嘉定十七年,仙居县在册官、民、学、寺田三十二万四千九百六十八亩二十七步一角、在册地十二万六千四百六十八亩四万九千二十二丈五尺、在册山二十四万零二十六亩二角。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