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庸(1120—1194年),字时中,号一诚,谥忠简。城南清口园村人,入仕之后迁居城内车门里(今福应街道月塘社区)。
陈庸2岁丧父,15岁丧母。天资聪颖,敏而好学,有神童之称。因为家境困难,只能晴耕雨读。绍兴二年(1132年),负笈板桥方氏义塾就读。当时方氏义塾办学模式正以义塾向书院转轨,以方氏义塾为代表的耕读文化入席儒教,逐渐成风。陈庸在一众耕读学子中脱颖而出。史载陈庸“从乡先生方斫游,斫奇之”。借机拜道乡贤名儒吴芾等为师,收获满满。陈庸感知知遇之恩,也因此逐渐显露卓越才华。尔后进入台州府学,在府学殿堂里学业极为出色,被台州府作为拔萃儒生,“宾贡”于宋都太学。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 ),陈庸考中进士,是年32岁。赴湘乡县(今湖南省湘乡市)担任主簿。期间陈庸倾心办学,躬身为民,声望甚高。临别之际,百姓堵道相送,湘乡县令叹息道:陈主簿离开湘乡,我再没有更好的助手了。陈庸调任宁乡县(今湖南省长沙市辖宁乡市)主簿。在任期间,兢兢业业,不辞辛劳,辅助县令很快就打开工作局面,一个月后“境内称治”。节度使刘琦(与韩世忠、岳飞等并称中兴名将)按抚视察过境,特别留意杰出人才,当地官员将陈庸推荐上报。不久,陈庸转任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县丞。由于陈庸性情耿直,屡屡得罪同僚与南昌府台,仕途极不顺心,越一年辞官归乡。归乡之后,在方斫等人的启发与帮助之下,在南峰山下创办碧栖堂书院,推崇程朱理学。他和朱熹的交往非常密切,朱熹也常来碧栖堂书院讲学。不久陈庸再入仕途,改任宣教郎(属于散官,正七品)。后转任江西筠州高安知县。筠州盛产竹子,故以“筠”名。当地民风强悍好讼,陈庸下决心彻查究竟,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不出一年,“诉顿息”,逞强民风得以改变。在高安县主政期间,发生了一起命案,一名牧童猝死山间小道,隔壁邻居妇人遭人诬告下狱。大刑侍候,七孔流血,审讯无效。陈庸拍板释放该妇人,悬赏通缉,在全县上下激起轩然风波。不久缉捕到杀人真凶,纠正了一笔冤假错案,高安县城乡一片欢腾。陈庸在高安县政绩突出,百姓爱戴,成为明星官员,安抚使非常高兴地评价:唯独高安县没有任何诉讼,了不起!然后将陈庸知县的先进事迹上报朝廷,请求嘉奖。这个时候,谏议大夫陈良瀚(临海人)同样向朝廷推荐陈庸,认为陈庸是国之栋梁,可堪大用。
陈庸转为朝奉郎,到江苏常州担任地方官。常州治下产丝帛,上贡的丝棉布帛都要比其他各地多。宜兴属于两浙西路,恰巧是本路转运使的故乡,转运使嘱咐陈庸把宜兴的岁贡均给其他地方。陈庸考虑再三,从各地经济发达程度来测算,没有轻率答应下来。这样一来,转运使就很不高兴,找了个借口把陈庸降级使用。陈庸仕途人生又碰到了一次大的挫折,他向朝廷要求到台州崇道观担任祠禄官,然而朝廷不允许。皇帝在临安府召见陈庸,问:“一直以为你为人正直、纯朴,所以才予以信任和重用,这次到底是什么原因要请任祠禄官呢?”陈庸却没有向皇帝详细禀告自己所受的不公正的遭遇,而是借机为百姓民生向宋皇进谏说:“现在官府征税繁重,如果不能给予百姓生存的希望,最终会导致国家利益受损。”
不久,陈庸升任太府少卿、中书省检正诸房公事,履职新岗位。“中书诸房检正公事”是辅助宰相处理日常政务的人,位尊权重,又称“宰属”。由于工作出色,上下交誉,陈庸又转任朝请大夫、提举常平使,负责管理赈荒救济、农田水利等事宜。这一项人事任命应当是挺符合陈庸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理念。当年江南境内水旱相连,导致“比岁荐饥,流殍塞路”,由于水灾旱灾引起连年歉收,灾民流亡饿死。陈庸到各地视察灾情,灾后情形触目惊心,可以说是非常凄惨。陈庸断然下令开仓救济,“发仓以赈活民命者数百万家”。继而擢为江西抚州知府。陈庸到任抚州知府后,当地官吏将辖区内的奸民名单上报等待查处,陈庸反对这种简单化做法,要求重新按照律法逐一排摸,不得凌架法律之上,不能凭个人好恶为所欲为。在陈庸的德行感召之下,一个月后整个州郡气象一新。陈庸转任朝奉大夫(正五品),赐紫金鱼袋,御赐名号“诚斋”。转任江西四路提点刑狱公事(正四品),威名所至,江西四路所辖的官吏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江西四路所辖的百姓兴高采烈,翘首以待。可惜天不假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摧垮了陈庸的身体。弥留之际,朱熹闻讯前来驿馆探望。陈庸当时头脑还清醒,他做了人生最后一个决定,将《青丹诗稿》及履职《谏章》一并托付给朱熹。不日之后,陈庸病逝于江西吉州吉安县馆驿,享年75岁。恰逢朱熹改任浙东提举,朱熹不忘老朋友临终托付,上疏于朝详禀陈庸勤政为民的一生事迹。朝廷敇封陈庸为“特进”,令礼部赐谥号“文忠”,钦命礼部“御奠”陈庸。绍熙五年(1194年)九月,陈庸“御葬于本县三十一都李回山白云庵之原”。
陈庸逝后,朱熹作《挽陈检正庸》诗二首,其一云:“厚德高贤躅,清名起懦襟。承宣几年最,明恕一生心。势屈飞腾晚,忠存献纳深。忽骑箕尾去,陵柏为谁阴?”其二云:“忆昔都门道,光华辱宰卿。丁宁话盐策,纤悉见民情。一别惊时论,三年想颂声。只今空老泪,难得浊河清。”字里行间,挚友之思,拳拳情深。当时和陈庸交好的御史张子高挽诗云:“玉节煌煌去路赊,使星一夜堕天涯。魂飞故国千里,泪酒西江百万家。丹衣谩劳恩重厚,皂囊无复献忠嘉。”
《台州府志》载:陈庸为官一尘不染,为人一身正气,身后入县城文庙西庑的六贤祠。陈庸为官名言:“寡欲为养身之本,慎言为远害之本,清慎为当官之本。”被传为后世官场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