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永安随笔 > 内容

人类文明的曙光

  发布时间:2024-03-04   字体:【  

在下汤遗址考古展示馆,我以一种无限虔诚的目光,凝视着馆内陈列的这些人类祖先创造的劳动工具。这些看起来简陋粗糙的生产工具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它使人类从茹毛饮血的狩猎时代进入到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进而一步步迈向现代文明。这是人类进化史上极其重要的一步,它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曙光。
一万年前,当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尚处于新石器时代,也即母系社会晚期,在东海之滨的浙江省仙居县下汤村,就已经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了。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这些人类的祖先离开长期居住的洞穴和丛林,来到下汤这片广袤的平原筑庐而居,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历漫长的岁月演变,创造了灿烂而辉煌的农耕文明。
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学家对下汤村古文化遗址进行了初步考查,发现整个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距今约4000至7000年,文化层厚度达到了1.5米。
2014—2023年,考古学家对下汤遗址进行了深入发掘。这次发掘有了极为惊人的发现:遗址总面积达3.8万余平方米,文化层厚度达到2米,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其历史年代更是前推了3000多年。这些出土文物证明了下汤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聚落遗址。据考证,下汤遗址包含了四个文化部分,分别是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好川文化四个阶段,这些文化遗址距今有4000至10000多年的历史。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还找到了很多上山文化时期的石制品,尤其是出土众多的石磨盘等,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下汤的原始农业特征。
此外,考古学家发现在众多石器中主要有石斧、石锛、石凿等工具20多种,陶器有盘、罐、钵、盆等盛器;有鼎、釜等炊具;其中石磨盘、石磨棒、石磨球等属浙江首次发现。出土的大量生产工具,说明当时生活在下汤的古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这些生产工具。此刻,我的眼前不由得浮现起这样一种劳动场景:低矮的茅屋里,下汤的先人们将收获的谷物放在石磨盘上,双手紧握着石磨棒在磨盘上用力地来回研磨,直到谷粒脱去外壳成为大米。这些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大米,为先人们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能量,对推进人类文明起到了重大作用。
展台上还有数枚扁圆形,中间有孔,小巧精致的物件,它们是下汤的远古先民用来纺线制衣的原始工具,叫陶纺轮。新石器时期,原始纺织业逐步发展起来,因为那时的先人们已经知道除了兽皮和树叶可以用来御寒遮羞,一些植物、动物的纤维(棉花、苎蔴、蚕丝等)可以抽成丝、纺成线用来编渔网、织衣物,且更美观、更结实耐用。在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文明萌芽的初始时期,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也是文明曙光出现的标志之一。
下汤文化遗址出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是世界上发现的较完整、较原始的稻谷脱壳工具。下汤遗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我国最具规模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之一,向我们证实了江浙这片热土是世界稻作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水稻的种植,使人类社会从单一的攫取式经济开始向生产式经济发展,这一转变拓展了食物来源,为人类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穴居到定居,从狩猎到饲养,从采集到种植,这是意义非凡的划时代的跨越。下汤的先人们发明的石斧、石锛、石凿等工具,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制作的盘、罐、钵、盆等盛器以及鼎、釜等炊具,充分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实现了从生食到熟食,从野蛮进化到文明阶段的巨大飞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万年下汤,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从这里冉冉升起,光芒万丈,光耀千秋。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作者:吴冰】  
点击排行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仙居新闻网 版权所有 2005-2024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浙新办【2006】37号 浙ICP备20017917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2402000280号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警告: 本网站上的图像有数码水印技术保护。您对本网站的任何使用应遵守我们的使用条款,并构成对该条款的知悉和接受。
【新闻热线】电视台:0576-87771999 | 电台:0576-87785588 | 今日仙居:0576-8782118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781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