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师囊(?—1121年),十四都白塔吕高田(今白塔镇吕桥头村)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吕师囊世代为农,读不起书,乐为挑夫。耕种之余,以担私盐为业。好为仗义,武勇过人。人有急难,乐为帮助。故而,吕师囊颇得人气。初为摩尼教首领,常“散金于人”,扶贫济困,“人有急,辄为排解”,有“信陵君再世”之称,不少人直呼他为“吕信陵”,将他比成春秋战国时期济人之难的魏国王孙公子魏无忌。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仙居大旱,遍地饥民。翌年春季,饥荒更趋严重,官府四出催逼税赋。三月初十,吕师囊和白塔一带百姓千余人被征为县署送粮。到下石井渡口时,又饿又累,要求小歇,反遭押粮官毒打。吕师囊忍无可忍,跃上一处高坎,挥臂怒吼:“逢此饥岁,官输民粮,乃天公地道,今反向民敲骨吸髓,天理何在耶?”摩尼教教友吕助乘机传播:“方见师囊水影已冠紫金,服龙袍,乃真天子王者兆也!”众起响应,打死押粮官,散粮救饥。白塔寨巡检邹进、县尉徐默成率官兵前来镇压,被全歼。起义军当日破仙居城,宣布废“宣和”,以方腊年号“永乐”纪年。义军立刻把“净梵院”和“凝真宫”的官府粮仓打开,将粮食分发给贫苦百姓,许多农民加入起义军。永康、永嘉、缙云一带百姓和教徒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号称十万。
三月十三、十六和四月初四,吕师囊三次围攻台州,未克。四月十三日,挥师两路,攻取天台、黄岩县城。四月二十七日,杭州方腊被捕,方腊起义进入低谷,陷入困境。吕师囊率部给武节大夫折可存、刘光等部宋军以迎头痛击,并攻克乐清县城,还会同青田起义农民攻打温州,重创宋军姚平仲、杨震等部。五月,江淮荆浙宣抚使童贯调15万“西北劲兵”镇压浙东义军,吕师囊部所受压力越来越大,形势恶化。六月,义军被围困在黄岩硖石口,血战十日,突围时军师吕助被俘牺牲。七月十六日,吕师囊联合永嘉义军俞道安部,再攻温州,围城36天,终因宋援军赶到而再次失利。俞道安在永宁山(永嘉县境)牺牲。义军在黄岩断头山遭宋军折可存部围困,多英勇战死。吕师囊伤重跳崖被俘,解至临海,先被箭射,后遭裂尸。台郡贫苦百姓痛哭不止。黄岩“断头山”地名来历,就是纪念吕师囊起义军奋不顾身,英勇就义,地名沿用至今。
吕师囊起义军被镇压后,童贯下令“赤其族”,对吕的族人和教友进行斩尽杀绝。吕高田全村被毁,血流成河。多年后,一些幸存者从逃亡地迁回,在吕师囊出生地——原吕高田村东的桥头重建家园。为了纪念这位农民起义领袖,故将村名叫做吕桥头,地名沿用至今。
吕师囊也作为方腊部将之一,进入了古典小说《水浒传》中。在小说中,吕师囊被小说家罗贯中、施耐庵构思改变为歙州富户,投奔方腊后被封为东厅枢密使。使一条丈八蛇矛,与部下十二个合称“江南十二神”的统制官,协同守把润州江岸。后来梁山受招安后,被派往江南征讨方腊。吕师囊被梁山将领徐宁所杀。明代张四维所写的演义韩世忠、梁红玉故事的戏剧《双烈记》中,在征方腊一段里有吕师囊出场,其形象基本来自《水浒传》。其中有“中枢密使吕师囊等,文过张良,武欺项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