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欣喜地從仙居縣農業局獲悉:截至2017年12月31日,該縣有259個經濟薄弱村得到消除,超額完成年度計劃的261.6%。
仙居全縣有403個行政村,絕大部分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資源開發成本高、優勢轉化難,加上外出人口較多、經營人才缺乏等原因,村級集體經濟普遍比較薄弱。據2017年初統計,全縣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低於10萬元的有297個村。針對實際情況,仙居縣委、縣政府實施“一村一團、一村一策”政策,進行精准幫扶,取得明顯成效。
該縣集聚黨員機關干部、科技人員、企業家和鄉賢等資源,組成了幫扶團,按照“每村一團、每團3人”等模式,對所有集體經濟薄弱村派駐幫扶團和第一書記。2017年派出上千名干部,先后組建300多個幫扶團,因地制宜地具體實施“一對一”幫扶。縣派干部楊露平,到偏僻的湫山鄉湖頭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后,積極爭取項目,籌資1000多萬元,建路造橋,拆掉四五十年的黃泥危房,進行新農村建設,村裡通過土地流轉等增加村集體收入,全年達到13.18萬元,比上年增加近8萬元,一舉摘掉了村集體經濟薄弱帽子。
制定“一村一策”,著力培養內生動力。仙居採用“輸血”與“造血”幫扶雙管齊下辦法,實行一村一策,對不同類型的村分別給予盤活資產型、物業經營型、村留地開發型、特色產業型等進行分類指導,進行精准幫扶。田市鎮水閣村通過土地流轉、入股經營、統一運營方式,使大江南牡丹園的5.7萬多株牡丹四季盛開,村集體經濟年增收30萬元。
原链接:http://zj.people.com.cn/BIG5/n2/2018/0117/c186327-31150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