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8年 > 展示新成就 迎接新时代 > 新闻报道 > 内容

今朝喜看乡村美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仙居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01-04   字体:【  

  冬日的上张乡姚岸村,一幢幢徽派的房子错落有致,电线水管都铺在地下,新落成的文化广场上,大妈们正在跳着排舞,村口古树参天,老人们在树下聊着家常。村民姚西华说,村子环境好了,城里人也常常开车来玩。
 
  如今,像姚岸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在仙乡大地上越来越多。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青瓦白墙……行走在2000平方公里的仙乡大地上,处处可见这天人合一的美丽,宛如一幅幅描绘“山清水秀、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的壮阔画卷。
 
  扮靓农村新生活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条淌着清水的沟渠穿村而过,沟渠周边随处可见的,就是旧时的农家石头器皿摆设和白墙上的艺术画,一种质朴的乡土气息跃然而出。这是现在的上横街村,一个充满艺术感的地方。
 
  过去, “脏乱差”是人们对白塔镇上横街村最为直观的印象。可是现在的上横街村,村道洁净、树绿花香,民居古朴幽雅,门前流水潺潺。去年开始,上横街村还对一些老屋进行集中改造,打造了“三棵树”“猪栏工坊”“五方亭”“歇把起”“乡里乡亲”等一批村内公共空间,并鼓励村民搞农家乐接待,逐步发展乡村旅游。
 
  宜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直观体现。近年来,我县全面推进治危拆违、剿灭劣V类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涌现出一大批“布局合理、道路通畅、设施配套、环境宜居、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
 
  我县还依托生态资源这一最大优势,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凸显仙居新农村的宜居特色,着力打造低碳的绿色生活。
 
  通过大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治理、人畜分离等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建造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理设施54座、太阳能发酵资源化处理设施22座,覆盖行政村343个,受益人口353767人;采取生态化处理模式分类处置行政村66个,受益人口59858人;基本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全覆盖。同时,我县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也达到100%,我县还被评为全省农村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治理优胜县。
 
  与此同时,我县科学编制《仙居县“人间仙居·美丽乡村”县域总体规划》,按照“绿水青山、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总体建设风貌要求,不仅见缝插绿美化村庄,还开展了外墙立面粉刷、浙派特色民居改造,创建一批“休闲养生乡村”“创意农业乡村”“山水田园乡村”“千年古韵乡村”“现代宜居乡村”等地方特色的村庄,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
 
  目前,我县已建成2条示范带,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我县还是首个在全国实现城乡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全覆盖的县级城市。
 
  繁荣乡村新文化
 
  晨光熹微,埠头镇大庄村文化健身公园里,习惯晨练的村民们或打太极、或跳舞,精神抖擞地开始新一天的生活。晚饭过后,村里老少匆匆赶往文化礼堂“卡位”,今晚,“草根明星”精心准备的节目热辣开演。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改变村容村貌,改变乡村的卫生环境,更需要彰显乡村特色,提高生活品质,繁荣乡土文化。
 
  近年来,我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仅融入自然之美,在彰显一村一景、一村一色、一村一品乡土色彩的同时,还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的新农村风貌。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县始终坚持“文化为魂”,将区域文化特色和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不断繁荣农村文化,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素质。
 
  犁、耙、水车、纺车……在皤滩乡万竹口村的村史博物馆里,这些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农耕器具成为了展品。万竹口村的村委会主任陈建说,这些都是村民们以前用过淘汰下来的,听说要建博物馆,都自发从家里拿了过来。染尘的纺车、一摇动起来就吱呀作响的稻谷脱壳机,这些器具上带着浓浓的乡愁。
 
  村史博物馆就设立在村办公楼内,如今,在这间不大的房间内,就能体会到农耕文化的历史与魅力。馆内及墙壁四周还陈列与该村发展、宗谱、家族历史等相关的实物及文图展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我们曾经使用过的物件消失了,建这个馆的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一代看看我们农村纯正的家伙物什。”陈建飞说。
 
  朱溪镇大洪村以盛产大洪石闻名。该村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建立了“民间艺术展示厅”、慈孝文化墙、文化广场,设立了道德讲堂。每逢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村里都会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既丰富村民生活,又和谐邻里关系。
 
  如今,我县已建设了周敦颐后裔故居、朱熹遣子上学的桐江书院等10个慈孝文化基地,以及一批慈孝主题公园、慈孝文化街、慈孝文化墙、慈孝文化工廊。
 
  我县依托古镇、古村、古寺、古书院等历史文化景观,对一些乡土特色明显、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的村庄,积极开展古祠、古树、古桥、古道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保护利用,保留村庄浓厚的乡愁记忆,让村民在回味乡音乡情过程中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目前,我县已建成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各5个, 31个村入选全国传统村落。
 
  打造乡村新业态
 
  下叶村是淡竹乡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庄,近年来,该村积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全村现有民宿72家,住宿床位达到1300余个,可接待2000多人就餐。
 
  去年,淡竹乡借力小城镇综合整治工作,多措并举,用一年的时间显著提升了城镇建设水平。
 
  “看到淡竹乡村的环境越来越好,来玩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去年上半年也在淡竹尚仁村开了家民宿,结果生意很好,一到节假日客人基本爆满。”民宿陌上花开的老板方忠伟说。
 
       目前,淡竹乡共有农家乐(民宿)近160家,拥有3500多个床位,日可接待游客5000多人。去年,淡竹乡共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经营户年收入户均达20万元。
 
  “20平方的废弃猪圈经过修缮变成咖啡馆,现在都能租800多元一年。” 尚仁村村委会主任陈德平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让村里变漂亮了,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开始回家创业了。
 
  几年来,我县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带动了民宿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目前,我县民宿和农家乐总数达到了394户,床位数达6800多张,同比增长了54%。
 
  同时,我县还通过发展更多“杨梅村”“水蜜桃村”“樱桃村”“提子村”“油茶村”“三黄鸡村”等,加快美丽乡村“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形成。同时,每年举办“杨梅节”“油菜花节”“荷花节”等农事节庆活动,使小品种成为大产业,带旺了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蓬勃发展。
 
  如今的仙居,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铿锵而行,在绿色化发展理念的指引与践行下,我县正在逐渐成为全域共进、和谐发展、惠及全民的人间乐土。              

文: 张光剑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作者:张光剑】  
点击排行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仙居新闻网 版权所有 2005-2024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浙新办【2006】37号 浙ICP备20017917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2402000280号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警告: 本网站上的图像有数码水印技术保护。您对本网站的任何使用应遵守我们的使用条款,并构成对该条款的知悉和接受。
【新闻热线】电视台:0576-87771999 | 电台:0576-87785588 | 今日仙居:0576-8782118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781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