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绿色仙居 锻造乡村振兴“金钥匙”

浙江新闻   发布时间:2018-10-13   字体:【  

山水相依仙乡美

仙居,一个有着上万年农耕文明史的江南小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诗意格局中,“粉墙黛瓦、绿树红花、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乡村为绿色仙居增添了无穷魅力。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仙居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要求,以产业为支撑、以宜居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治理为基石、以文化为根脉、以富民为根本,全面夯实绿色发展的乡村基础,探索出一条特色引领、融合发展、全域提升、协调推进的乡村振兴之路。

前不久,浙江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仙居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做法与经验》(浙改办〔2018〕6号),“仙居模式”在全省推广,更具备了走向全国的可能性!

当乡村振兴的主旋律响起,完成了前期积淀的绿色仙居,以更加稳健、自信的姿态,探索乡村振兴之道。从曾经的欠发达县,到如今浙江省唯一的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县,仙居将绿意染遍仙乡,加快转入通往“金山银山”的快速道,绘制仙居乡村振兴全景图,绘就新时代绿色发展的新画卷。

生态为底 明乡村振兴之“径”

“近年来,仙居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绿色发展、科学跨越’为主题,高质量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全省唯一的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为主载体,确保在乡村振兴、‘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大花园最靓风景区、绿色化发展改革、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五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仙居县委主要领导的话,道出了仙居恪守多年的发展原则。

多元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以生态为支点,撬动经济发展转道、传统产业转型、城乡融合转轨、生活方式转变、绿色品牌转靓等全局性命题,“从十二五到十三五发展规划,仙居‘生态立县’的理念始终不变。”仙居县发改局局长郑福华说,一个系统性、全方位的仙居模式不断成熟。

近年来,仙居制造业落后产能缩减了30%,传统医疗企业整体搬迁到经济开发区现代区块,产品向现代医药、生物医药转型;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等百亿产业风生水起,旅游+产业加速融合,乡村旅游、节庆旅游,催生了花海经济、民宿经济、养生养老、影视文化等新业态。2017年,仙居绿色产业增加值占比为GDP的8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增长9.6%,连续三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仙居逐渐甩掉GDP落后的形象,走向以绿色GDP谋求新跨越的历史新阶段。

“仙居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就其人口数量、经济规模、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而言,堪称其“小”。仙居人体量虽“小”,但眼界不小,他们在绿色发展上,干出了国家层面乃至与国际社会互动的大事情来。”中国财经报社总编辑苗福生说。

知绿、懂绿、践绿、护绿已成为仙居人的文明自觉。据调查,仙居群众的绿色化发展满意度达90%以上,城乡居民绿色出行比例达55%。“根植于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禀赋,仙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是靠文件推出来的,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传统意识的充分涌流。”东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北京东亚汇智经济咨询中心主任李继凯曾评价道。

最深沉的变革在乡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与这一理念相契合,依托成熟的仙居绿色发展模式,仙居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绿意盎然。

地表水质为Ⅱ类水以上的永安溪畔,盘卧着被世界休闲组织评为“国际创新奖”的永安溪休闲绿道,主绿道将南峰山、木口湖森林公园、杨梅基地、现代农业园、高迁古民居、草莓、蓝莓基地、神仙居景区等精华连珠成串,缔造出城乡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的“黄金通道”;由一颗小小杨梅开始,仙居从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杨梅)标准化生产基地,走到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好生态正逐步转化为农户家中的“摇钱树”。

淡竹乡“三绿”乡村治理模式

过去一年,仙居杨梅产业销售额近7亿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超千元。仙居人对现代农业的理解不断深化:创新了杨梅贮藏、保鲜、运输的方式,延伸杨梅产业链,丰富杨梅节庆文化、申报古杨梅树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杨梅产业产销方式,为壮大其他农产业提供了经验参考。“未来五年,我们将建成杨梅、仙居鸡两条10亿元,油料、华统养殖两条5亿元,中医药、绿色稻米、特色干鲜果三条1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仙居县农办主任李建群说,他口中的“二二三”工程,将贯穿仙居所有优势农产业,不久后,仙居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将迎来集中爆发。

台湾农民创业园是仙居现代农业集聚和农旅融合的窗口。短短几年间,往日闲置的荒田和零散的农田上,已矗立起了别具一格的玻璃房、诗意浪漫的大风车,举办过游人如织的牡丹花节、菊花节……这里始终把绿色、高端、文化、创意、有机,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这里已成为仙居县现代农业的示范窗口和一张亮丽的“名片”。近年来,台创园不断完善利益联结点,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形成从田间地头到产品加工、再到物流运输、农事旅游和餐饮消费的一二三产业相互联动、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农业种植支撑农业加工,农业加工带动农业服务,农业服务反哺农业种植的可持续循环的绿色健康生态产业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五水共治”、全域“河长制”让活水穿村,河道回归清澈,永安溪以最高分名列“全国最美家乡河”之首。在全国率先推行了“人畜分离”,拆除6万多个传统猪圈、牛栏,集中建设“仙猪公寓、花香猪舍”,实现了农村环境的“凤凰涅槃”。 “三改一拆”“城村双改”“黄皮屋赤膊墙整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一批美丽乡村精品线、精品村破茧而出。

短短数年间,仙居的农村大地经历了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变迁。今天,无论是留恋群山看幽谷流云,还是漫步田园听蝉鸣莺啼,随时随地都会有一个绿色村居映入眼帘。小桥流水的记忆、粉墙黛瓦的风韵、田园牧歌的故事、历史文化的印痕,不经意间就能带给你意外的惊喜,勾起你心底那份或浓或淡的乡愁。

治理为根 强乡村振兴之“基”

如何理解和建设现代乡村?怎样实现仙居乡村高质量发展?仙居跳出县域局限,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国内优秀专家智囊,为乡村振兴赋“智”。

今年7月,省委主要领导在仙居考察时,对仙居乡村通过建立绿色公约、绿色资产、绿色货币等“三绿”机制,建设生态家园,提升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始终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工作目标,不仅把绿色发展改革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也作为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重要举措。”仙居县政府主要领导说,践行“绿色发展”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步骤,都要让老百姓参与,让其有“获得感”。

近年来,仙居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全国首创的“三绿”机制只是其中的一项。“三绿机制的探索,是仙居农村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治理创新的缩影,也体现了现代仙居农民的精气神。”仙居县发改局副局长、绿色办常务副主任孙郁仓说。

今年4月21日,仙居乡村振兴学院在白塔镇高迁村成立,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被聘为院长,美院相应的师资团队担任培训和实践导师。致力于研究乡村振兴规律、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指导乡村振兴实践、总结乡村振兴经验,以提升全县党政机关、农业一线人员的乡村知识素养。借力于此,仙居成功打造了尚仁、下叶、上横街、圳口等环神仙居美丽乡村精品线和众多精品村。

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

“尊重乡村原有肌理,不搞大拆大建!”美院等设计团队的理念与白塔镇上横街村“领头雁”许子兵的初心不谋而合,该村整村改造提升中最大限度“修旧如旧”:刻有“嘉庆二十年”字样的横梁下,“三棵树”咖啡吧、书吧应运而生,废弃的猪栏猪舍改造成了艺术家创作室和村展示室;钢结构“歇把起”凉亭成为村民沟通乡情的理想休闲地。

四年时间,曾经脏乱差的上横街村蝶变成了3A级景区,村民们说,多亏了许子兵和他带领的村“两委”!这个“观念新、讲团结、讲奉献”的基层战斗队伍,通过引进四季花海、高端酒店等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并创新“3+X”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现旅行社、酒店、村集体共同经营管理,带动一批农户共同致富。全村已有20家农户加入“3+X”乡村旅游发展协会。先进的乡村基层治理水平,使村集体经济全面复苏,村民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

一草一木一春秋,初心安放是吾乡。生长于斯的农民将敏感的触角深入这片土地,感知点滴变迁,创造着新的乡村,而他们,才是乡土意识觉醒的核心力量。

对乡村治理的深度探索,有如春风化雨,泽被桑梓,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文化氛围。也使仙居的乡村在历史与现代的接榫之处,在传承与创新的交融之中不断蜕变、升华,源源不断地注入灵动、鲜活的文化因子,既看得见山,又望得见水,更记得住乡愁。

文化为魂 富乡村振兴之“涵”

如何将区域文化特色和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以情感和乡愁记忆为纽带,焕发乡村文化的生命力?关乎现代乡村文明和乡土社会向心力的提升。

乡土文化的“根”决定着中华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多元文化时代,以多样化路径助力乡村文化新生,是对乡村必不可少的精神反哺。

作为浙东南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仙居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传承与文明积淀,智慧的仙居人创造性地将“有机更新”作为乡村发展的首要原则,让丰厚的文化底蕴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这是一场仙居本土文化的集体觉醒。

美丽田园

“睦亲慈幼、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仙居人民薪火相传的地域文化。在广度乡里岙村,留守儿童和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每天都能在村里的“6199”公益食堂免费就餐,体验老少相伴的天伦之乐。这种以“财政补一点,村民贴一点,慈孝基金筹一点,志愿者帮一点”方式建设的“6199”公益食堂,全县有80余家,与270多家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相协同,农村养老困局和留守儿童关爱难题得以破解,传统乡土社群的情感黏性也因此不断增强。当前,仙居建设了周敦颐后裔故居、朱熹遣子上学的桐江书院等10个慈孝文化基地,100多个村自发设立了总规模达6000多万元的慈孝基金……完善的慈孝文化体系,使仙居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孝文化研究中心实践基地”。

“一到仙居就感受到浓浓的慈孝文化氛围,这里山水秀丽、民风淳厚,慈孝文化深远影响了千家万户,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举措。”山东省泰安市孝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志银这样说道。

朱溪镇大洪村以盛产大洪石闻名。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该村建起了民间艺术展示厅、文化广场,开起了道德讲堂。“玉石展厅开放后,能唤起老一辈的记忆,并让年轻人了解大洪的玉石文化,使文化得到传承。”村民李玉英说,每逢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村里都会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既丰富村民生活,又和谐邻里关系。

在仙居,类似大洪村的乡村文化创新案例比比皆是。仙居有100多个历史文化古村落,是台州地区古村落最多的一个县(市、区)。目前,全县已建成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各1个,3个古村落被列为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12个古村落被列为保护利用一般村,白塔镇高迁村、田市镇李宅村等30多个古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古镇、古村、古书院、古树、古道等历史文化景观遗迹遗存形成了仙居人厚重的乡愁财富,也使仙居乡村在振兴中走得更有底气和自信。近年来,仙居加强了“人间仙居”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文化地标以及万年浙江文化寻根地的打造。

挖掘文化的产业潜质和价值,实现文化新生与产业发展平衡,也是释放乡土文化活力的路径之一。埠头镇高山移民村水碓头村通过发展高端民宿和农家乐,短短三年,便成长为“台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相邻的西亚村则致力于修复和挖掘盐运文化、农耕文化历史,再现“千年古埠、永安丝路”,二者互为犄角,“现代新农村”和“田园古韵村”交相辉映。

当农民代表以土地为对象的一种职业与生活态度时,也许我们就离诗意的栖息不远了。在仙居乡村,人们始终致力于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有序转化,并用乡土热爱和改革智慧,一次次为振兴中的乡村赋能,诗意地栖息在乡村的理想,一点点照进了现实。

★仙居绿色发展荣誉榜★

◎ 中国杨梅之乡

◎ 中国长寿之乡

◎ 中国有机茶之乡

◎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中国慈孝文化之乡

◎ 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 中国最佳乡村经济旅游度假目的地

◎ 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

◎ 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2017)

◎ 国家生态县

◎ 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 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

◎ 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 全国首批国家公园试点

◎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 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 2018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

◎ 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 浙江省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县

◎ 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县

◎ 浙江省生态工业发展试点县

◎ 仙居绿道获世界休闲组织创新奖、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 永安溪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最美家乡河

◎ 神仙居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本版图片由仙居县委宣传部提供)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点击排行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仙居新闻网 版权所有 2005-2024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浙新办【2006】37号 浙ICP备20017917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2402000280号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警告: 本网站上的图像有数码水印技术保护。您对本网站的任何使用应遵守我们的使用条款,并构成对该条款的知悉和接受。
【新闻热线】电视台:0576-87771999 | 电台:0576-87785588 | 今日仙居:0576-8782118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781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