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6年 > 治国理政进行时 > 内容

【治国理政新实践•浙江篇】浙江工业引入这个秘密武器 能拼过德国制造吗

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17-03-17   字体:【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推进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指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时,浙江中小微企业告别粗放型发展、迈向“隐形冠军”的发展必经之路。

  让企业小而强小而美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探究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为什么这么好。纵观发达国家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各国实际情况不同,发展条件有别,但都具有相似的发展路径,即能够专注于某一行业领域,做专做精核心产品,坚持持续快速创新,建立起独具特色的企业品牌,成长为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不显山,不露水;小而强,小而美。”

  “专精特新”,就是秘密武器。“我省对于‘专精特新’具体内涵的阐释,是结合了浙江特色的。”这位负责人介绍说——

  “专业化”,即专注核心业务,增强专业化生产能力,集聚要素资源,选准主攻方向,深耕于产业链中某个环节或某个产品,与大企业、大项目建立稳定的生产、研发等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

  “精品化”,即对品质精益求精,增强“精品制造”能力,弘扬工匠精神,用精良的产品和精准的服务赢得市场;开展精细化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强全过程质量管控。

  “特色化”,即聚焦特色优势,增强以“特”取胜的经营能力,培育自主商标品牌,重视知识产权,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材料,生产特色产品,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型”,即瞄准市场需求持续创新,增强快速响应、快速更新能力,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创新机制、培养创新团队、推进创新成果转化。

  事实上,推动“专精特新”发展,浙江是有悠久产业传统的。我们常说的“老字号”,就是曾经的“专精特新”,王星记的扇子、张小泉的剪刀,都是其典型代表。

  目前,我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存在产品低端化、创新能力不强、运行管理粗放、同质低价竞争、生产经营短期化等问题。我省印发《实施意见》,目的是引导我省中小微企业良性发展。

  厚植转型升级新动能

  《实施意见》的目标,是到2020年,在全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个体工业企业中培育5万家“专精特新”入库企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培育1000家左右国内细分市场产品占有率居前列的“隐形冠军”,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企业素质显著提升,“低散乱危”、“四无”生产等现象得到根本改变,涌现一批产品、技术、管理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成为引领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小微企业在浙江经济中占的分量很重,就业人员占全省的一半以上,出口占三分之一,是浙江经济的基础。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基础扎实,浙江经济才能有质量、有活力。如果中小微企业能够扎扎实实出精品,从原来的粗放型发展走向“专精特新”,就完成了转型升级,那么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就非常扎实。

  “其实,我省推进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可行性也非常大。”该负责人分析说,浙江块状经济发达,每一个块状都是行业领先,每一个块状中都有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同时,块状中的配套企业就更多了,他们又是更细分领域中的“隐形冠军”。所以,“专精特新”结合块状经济的转型提升,可行性非常大。

  2016年12月,我省公布了首批20家“隐形冠军”企业和108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名单。成立于1995年的宁波慈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颅颌面外科的内固定钛板、钛合金螺钉等产品上,已经发展成为能够与欧美同类企业形成强有力竞争的民族企业;浙江畅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高端拉床、复合机床、机器人集成智能化成套装备研制,经过10年的潜心钻研和市场拼搏,已于2015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

  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中小微企业是“制造强省”的基础所在。促进“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企业,既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的需要,也是持续增强我省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将推动形成“浙江制造”新的竞争优势。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责任编辑:应倩颖】
点击排行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仙居新闻网 版权所有 2005-2024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浙新办【2006】37号 浙ICP备20017917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2402000280号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警告: 本网站上的图像有数码水印技术保护。您对本网站的任何使用应遵守我们的使用条款,并构成对该条款的知悉和接受。
【新闻热线】电视台:0576-87771999 | 电台:0576-87785588 | 今日仙居:0576-8782118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781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