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奋斗目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奋斗。当下,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谋划并实现这个目标。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消除绝对贫困是底线任务。历时8年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投入大量的人力、智力、财力、物力,在最艰苦贫困的地方苦干实干,不仅解决了贫困群众的生活问题,还解决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全方位问题。如在居住自然条件过于恶劣的地区,通过整治与移民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新的小城镇,改变当地群众的基本生活状态。现在,贫困家庭的“致富手”长长了、“钱袋子”变鼓了、“家底子”增厚了,为下一步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创收能力。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成全面小康是根本要求。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需要不断逐步解决好这些问题。目前,人民群众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社会共享水平明显提升,逐步走上了普遍富裕。但共同富裕不单单指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更需要的是提高获得感和幸福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补齐民生短板是关键,要千方百计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工作,全力缩小各方面差距,通过合理科学的分配循序实现共同富裕。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是核心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充分体现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虽然共同富裕是不可能同时、同步达到同等富裕,在社会财富上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平均,但我们可以实现在生活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这就需要在做好物质富裕的基础上,加强精神生活的发展建设。只有推进两者协调发展,才能达到“物资富裕,精神富有”的共同富裕状态,才能有更强的社会主义综合国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做到“富裕”,这是社会财富拥有的体现,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要做到“共同”,这是社会财富占有方式的体现,也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才能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共同富裕的制度优越性。
(仙居 朱佳静)
(仙居 朱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