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永安时评 > 内容

永安时评:打好文化牌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1-08-11   字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接续推进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路线图: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这个实惠不仅要让家家户户“钱袋子”鼓起来、日子红起来,也要想方设法让大家从精神上“富”起来。
 
党的十九大以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的点滴行动持续推动文明实践落地生根,让新时代的文明馨香浸润百姓心田。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农民精神风貌的改善以及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要因地制宜打好文化特色牌,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活起来”,不断为群众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用好文化礼堂主阵地,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要充分利用好农村文化礼堂在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和助推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载体作用,建设村民“有所憩、有所寄、有所乐、有所思”的精神家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理论转化成为村民看得懂、听得懂且爱看爱听的文化节目,不断融入慈孝文化、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等元素,实现“讲道理”与“讲故事”的统一,在润物无声中陶冶村民情操,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要打造好乡村振兴的“文化地标”,创作推出融入本地方言的文化节目,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让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农村文化礼堂这个窗口源源不断地送到村民家门口。
 
唱响乡音乡情幸福曲,让村歌成为“乡村文化新符号”。村歌是一个地方的“有声名片”,也是一个村最直接、最生动的宣传方式。要通过开展“百首村歌献礼堂”等活动,引导“百村万人”唱家乡歌、抒家乡情、赞家乡美,通过村歌创作、学唱和展演等系列活动,让村庄的历史文化保持鲜活状态,潜移默化植根每个村民心中。比如台州仙居以全员发动“编”村歌,全心全意“教”村歌,全面开花“秀”村歌,全民参与“赛”村歌,全力以赴“传”村歌为各地“种”下文化种子;衢州江山北部的大陈古村以“村歌治村”打造文化振兴的大陈样本。村歌嘹亮润民心,一曲曲朗朗上口的村歌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新动力。
 
讲好乡村振兴好故事,变“文化下乡”为“文化在乡”。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要立足群众所需所盼,把文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也要深入挖掘培育本地文化人才队伍,创作演出村民身边的故事,让村民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角,真正实现“文化在乡”。要充分尊重和科学把握不同乡村的地域文化特点,在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主动创新,激活各地乡村文化内蕴,避免一个模式“齐步走”的简单划一,绘就各美其美的文化兴村画卷。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乡村文化正如一个个跳动有力的音符,谱写着一曲曲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精神文化滋养作用。
 
(仙居县 胡梦笑)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点击排行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10 | 浙新办【2006】37号 浙ICP备20017917号-1 | 浙公网安备 33102402000280号
仙居新闻网 版权所有 2005-2024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警告: 本网站上的图像有数码水印技术保护。您对本网站的任何使用应遵守我们的使用条款,并构成对该条款的知悉和接受。
【新闻热线】电视台:0576-87771999 | 电台:0576-87785588 | 今日仙居:0576-8782118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781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