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炳乾
张次贤(1155—1218年),字思齐,一字子齐,世称竹坡先生。县城学后张(今安洲街道市桥社区)人,五代时期山西太原刺史、大中大夫,二品大臣张文伏后裔。张次贤幼有奇才,被乡邻称之为神童;他博览诸子百家,能自成一家之言;博古通今,文如江水东流,气势盛大浩然不可挡;诗达京华,其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意境奇妙,立意清晰。早年就选拔进入太学深造。绍熙四年(1193年)考取陈亮榜进士,初任安徽徽州绩溪县尉。在任期间,言行举止甚接地气,深得绩溪百姓拥戴。
嘉泰年中(1201—1204年),擢为右正言(谏官)兼侍讲,开古代仙居籍官员谏官、讲官双合的先河,之后又担任“谏院左司谏”之职。张次贤“侍讲经筵”期间,博览古今,撷取历代治乱的缘由以及国家长治久安的经验,撰成《御监录》,献给宋宁宗赵扩。呈献成书面圣时直言道:“陛下如果不熟悉这些,将无以自立,更何况你身为天子呢?”《御监录》共20卷,与《资治通鉴》有同工异曲之妙,被后人称之为“小通鉴”。当时宋宁宗每次认真阅读之后,大为欣赏,禁不住抚掌称好。
嘉定四年(1211年)张次贤任江西省上高县知县。上高县位于江西西北部,锦河中游,扼湘赣通衢要冲,素有“赣中粮仓”之称,也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军事要地。张次贤上任上高知县时,邑内有驻军。宋朝时期军队的兵丁来源,实行征兵制度,通过州县籍选,按照户籍抽丁而来,州县地方政府征兵与慰抚任务十分繁重。但是当地驻军不受当地政府法规约束,而是直接归属上级军卫管辖。这样就导致当地驻军成为法外之民,长期以来放纵不受拘束,最终兵痞闹事滋事,甚至胡作非为,成为一大公害,当地百姓怨声载道,隔三岔五有受害者到县衙击鼓报案。面对这种情形,张次贤专程赴朝廷面圣皇帝,直指“营卒扰民”的严重性,要求授予当地政府有参与统领辖区内驻军兵权,或者是双轨并置,既归属上级军务直接管理,也让地方政府协同参与本辖区的军务活动,这样军政一体,军民一致,利国利民。但由于张次贤是一个小小知县,位鄙而声微,朝廷无人理会,没有半点效果,憋了一肚子气回归上高县。然而,张次贤提出的军政一统的主张,在朝廷激起了强烈反响,也得到当时不少贤明官员的应声附和。时隔300年后,双轨管理军务制度,被明代朝廷采纳,通过不断完善,沿用至今。
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韩侂胄与宗室赵汝愚等人拥立宋宁宗赵扩即位,以“翼戴之功”,官至宰相。宋宁宗统治前期,朝政由韩侂胄把持,后期则由史弥远与杨皇后控制。嘉定元年(1208年)由史弥远主持与金议和,订立了和议。规定,宋对金为“伯侄之国”,南宋每年给金的岁币由20万增至30万,为了表示对韩侂胄北伐的“歉意”,又一次性献给金国“犒军银”即战争赔款300万两,宋、金维持原来的疆界。史弥远所实行的投降政策,遭到了南宋广大爱国军民的强烈反对。抗金名将毕再遇在嘉定和议后,立即要求解甲归田,以示抗议。张次贤在担任“谏院左司谏”时,正色敢言,不避权幸,直接将弹劾矛头对准史弥远。连上九章弹劾,惊出史相一身冷汗。张次贤上书直言:“史弥远待臣不薄,年轻时就已相识,而且他经常在陛下面前赞扬我。之所以一次上书讲得还不够,再上书,再讲还是不够,痛哭流涕反复讲的缘故,实在是丞相这个职位责任重大,史弥远在这个位置上弄权祸害极大,所以我宁可背弃私人恩惠,不忍心违背公众评论,宁可身临绝境,不忍心坐视国家面临危亡。”
面对九章弹劾的局面,史弥远坐不住了,暗地里指派谏院心腹劝阻张次贤,张次贤不为所劝,反问谏院同僚:“焉有言官反为宰辅作说客耶?”史弥远暗记在心,多方动员史系人马打击报复。所幸张次贤素来以忠直闻名于朝,皇帝也很清楚,最后无事。张次贤忠君爱国,披肝沥胆,率性敢言。时人形容张次贤为“殿上虎”,正气凛然,风采不凡。他在御史台为官近20年,“裨补朝廷良多”,对朝廷帮助很大。嘉定辛未(1211年)升迁为“殿中侍都御史”后,朝纲倚重,准备再次“大用之”。张次贤面对南宋朝廷心灰意冷,力辞不就,托病归隐,回到仙居登临山水,吟诗作赋,过与世无争田园生活。并于光明山之阳建庄园,名曰“淡园”,寓“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之意。内有“倚啸阁”“涟漪亭”“通幽处”“拜石轩”等诸胜,《康熙仙居县志》称之为“宋张司谏次贤投闲处”。
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张次贤病逝于家,享年64岁。
《光绪仙居县志》记载:“司谏张次贤墓,在县北后岭”,右丞相兼枢密使叶梦鼎,撰写《张正谏墓志铭》,高度评价张次贤“立朝竣节,矢心烈烈”“死有余荣,久而弗替”。仙居古城里原来立有两座“正谏坊”:一座在西南街为张次贤建,一座在县东街,为郭磊卿建。张次贤和郭晞宗、郭森卿、郭明卿、郭垚卿、郭嚞卿、郭磊卿父子志同道合,以上七人都是宋室姻亲。张次贤的妻子谢氏,是南宋中期丞相谢深甫(临海人)之女;谢深甫次子谢渠伯娶仙居船山郭晞宗三女儿郭艮娘为正妻,谢渠伯育二男一女,其女即为理宗皇后谢道清。故而,张次贤妻谢氏是理宗皇后谢道清的姑妈。郭晞宗的大女儿嫁给朝奉大夫陈庸的长孙陈清卿,陈清卿儿子就是如雷贯耳的兵部侍郎、《菌谱》作者陈仁玉。郭晞宗是理宗皇后谢道清的外公,郭森卿、郭明卿、郭垚卿、郭嚞卿、郭磊卿兄弟五人,均为理宗皇后谢道清的舅父。郭磊卿之女郭安娘嫁左丞相吴坚,吴坚是理宗皇后谢道清的表妹夫,也是郭晞宗孙女婿。对郭晞宗的豪门家族,连理宗皇帝也赞叹:“振华于当代,何郭氏一门之多奇节也?!”
张次贤妻谢氏,虽然是宰相门庭的大家闺秀,当初张次贤还在安徽绩溪当县尉,谢氏随夫去绩溪与夫君同甘共苦。于淳熙甲午年六月生下一子,取名庆孙。可惜天不假年,七月谢氏暴病身故。越五十日,其子庆孙亦幼年夭折。张次贤扣心泣血,悲痛欲绝,于秋日将爱妻谢氏和爱子张庆孙扶柩归葬仙居北山之源,亲自撰写《宋故孺人谢氏墓志铭》,对亡妻谢氏摧心剖肝之痛,黯然销魂,曰:“婉淑之姿,和柔之德,期于偕老,痛天命之叵测。”
张次贤著述文牍、奏章、政论凡10卷,被选入《全宋文》卷六七六五。
诗词曲谱,韵律优美,有如天籁之声。《全宋诗》录其诗三首:《山居杂兴》:“深林树色翠重重,一枕蘧蘧蝶翅浓。好鸟乍啼惊梦觉,可人山色人帘栊。”《过郭继一处士草堂》:“爱寂尘轩冕,辞荣结草茨。午云封石磴,春鸟语花枝。茶熟琴三弄,诗成酒一卮。笑予长鞅掌,暂此共栖迟。”《同陈提举庸郭安抚晞宗玩月南峰》:“山中有佳客,山上月增明。廊庙心同赤,江湖梦独清。半庭业树影,万籁淡秋声。把手情何极,呼童问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