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永安随笔 > 内容

美哉劳动——徐悲鸿画中的劳动人民

  发布时间:2023-05-19   字体:【  

一代美术宗师徐悲鸿在画中描绘了诸多劳动者形象,有不少作品深入人心而成为经典之作,如《愚公移山》《巴人汲水》《巴之贫妇》《船夫》《九州无事乐耕耘》《战斗英雄》等。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深的情感,一方面源于他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与其背景相关。他自幼生长于江苏宜兴农村,家庭贫苦、经历坎坷,故而十分了解劳动者、同情劳动者,也不遗余力地帮助劳动者、描绘劳动者、研究劳动者、赞美劳动者,弘扬劳动精神。笔者研究徐悲鸿30年,著有《徐悲鸿画传》(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徐悲鸿图传》(团结出版社),主编《徐悲鸿全集(著述)》(中国青年出版社),在2023年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有感于徐悲鸿画中鲜明的劳动人民形象,特作如下梳理。
 
从法国学成归国后,徐悲鸿在各时期均有对劳动者的倾心描绘,体现了他对于历史、社会、人生、艺术不断发展变化的思考过程。其笔下的劳动者形象有三类:一、古代劳动者形象,如《九方皋》中的相马师、《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与开山者等;二、旧社会劳动者形象,如《巴人汲水》中的挑水者、《巴之贫妇》中的拾荒女、《船夫》中的船工等;三、新中国劳动者形象,如英雄、劳模以及普通战士、工人、农民等。新中国建立之后,徐悲鸿利用各种机会为他们画像,以画笔留下他们的光辉神采,这种做法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弟子们。
徐悲鸿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劳动者与众不同之美,能将劳动者独特的动作、造型与特殊的形象、环境进行巧妙的艺术融合。
 
譬如,他在1937年创作的中国画《巴人汲水》凸显了当时重庆鲜明的劳动特色。对这一题材,他一度创作了两幅作品,反复进行提炼与概括,绘就了那个时期以中国画生动展现普通劳动者的杰作。画中展现的是当地每天都在发生的生活场景——挑水。这一常见的生活情景,却触动了他的心灵。当时百姓每日用水都要从江中汲取,无论男女老少每天都要挑着桶下到江边,装满水,吃力地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拾级而上,走回家去。有时每天甚至往返多次,足见巴人汲水之不易!此画纵300厘米,横62厘米,夸张的纵横比例,展示了嘉陵江畔崖边陡峭、山路崎岖。他将汲水场面从下而上分为舀水、让路、登高前行三段,描绘了7个人物。整个画面突出担水之艰,人们担水的动作各有不同。两个露出胳膊的男子被加强了筋骨描绘,突出健劲有力。徐悲鸿在画上自题一首七绝,诗曰:“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添血汗熬。”从诗中可见他对于当时百姓凄苦生活的同情,由其间的“辛苦”与“血汗”,体现其以画笔为苍生写照的神圣使命感,折射了劳动人民坚强不屈的生存意志与抗争精神。
 
《巴之贫妇》中的老妇裹着头巾,身体佝偻,衣衫破烂,背着竹篓,左手持棍,脸上露出孤苦无依的神情。徐悲鸿以严谨的造型、精到的笔墨将这位劳动者表现得入木三分。这幅画源自现实情景。1937年除夕,徐悲鸿在嘉陵江边发现了一位饥寒交迫的老人,一时心绪难宁,回到住处后马上将她回忆并表现出来,并题跋:“丁丑除夕,为巴之贫妇写照。静文爱妻保存。”由此可见徐悲鸿对于这幅画的重视程度。它表现的虽是贫苦人民的现实题材,但徐悲鸿视为得意之作,一直藏在身边。
 
1940年,徐悲鸿于印度创作的《愚公移山》具有中国画、油画两个版本,表达的都是赞颂像愚公这样具有崇高使命感的劳动者的博大情怀和矢志不渝的战斗精神,以象征手法激励投身抗战第一线的无名英雄们。
 
《九州无事乐耕耘》创作于1951年,是徐悲鸿晚年人物画的代表作,表现了新中国北方的农耕场景,虽然只刻画了三位在田间精心劳作的农民与一头耕牛,但是反映出中国人民同心协力的精神面貌、展现了欣欣向荣的劳动意义。
 
徐悲鸿对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发展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传统画法同西方油画融合创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写意油画,徐悲鸿等大师的作品受到广泛赞赏。”今天,当我们在研析经典时,会不断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令人振奋,继续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使人民的权益高于一切。因此,笔者所在的中国美术馆的展览规划与策划实施,将继续力倡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观、展览观,积极通过优秀美术作品的精心策划、精彩展示、精到研究、精准传播,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实干精神服务于人民、谱写新时代的绚丽华章。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作者:邵晓峰】  
点击排行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仙居新闻网 版权所有 2005-2024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浙新办【2006】37号 浙ICP备20017917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2402000280号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警告: 本网站上的图像有数码水印技术保护。您对本网站的任何使用应遵守我们的使用条款,并构成对该条款的知悉和接受。
【新闻热线】电视台:0576-87771999 | 电台:0576-87785588 | 今日仙居:0576-8782118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781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