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永安随笔 > 内容

回望家园

仙居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04-01   字体:【  

        2019年,我家和库区十个村的8000多村民们,为了朱溪水库工程建设,要搬迁到几十里外的下各镇。

       深秋,村里黄的、橘红的叶子纷纷落下,她们像一个个不再光艳的生灵,带着不尽的回忆,带着不舍的情怀,带着美好的憧憬,告别了那串养她育她的枝丫;她们像一只只疲倦的蝴蝶,随风飘逸,最终投入了大地的怀抱,苦心修炼等待着属于她们的下一个季节。

       那些原本生活的房屋,在铲车的碾压下成为了一片废墟。只有被我保留下的门牌号———“大加村35”在述说着这里曾经的往事。

       大加村有100多户,300多人,被一条蜿蜒的小河分为上宅和下宅两部分。站在高处往下看,大加村很像一幅阴阳八卦图,房屋错落衔接,浑然一体。

       大加村的村名起源于村内的姓族章氏。在《康熙仙居县志》《光绪仙居县志》以及《民国仙居县新志稿》中,大加村皆作“大家章”。解放后,为方便对社会的管理,取仙居方言中“章”、“家”与“加”的谐音,“大家章”更名为大加村。

       大加村背山面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村民多以农耕竹木为业。因此,除了每年的栽田割谷,就是上山采伐竹木。农闲时村民也打打纸牌麻将,或三五成群串门聊聊家长里短。而孩子们最有趣的事,当数上山赶猎和下河捕鱼。那时村里有好几杆猎枪,也就是土铳,叔伯爷们唤上几只猎狗,围住某座有野兽出没的山头,由一人领着猎狗巡山吆喝,以此惊动野兽,从而让蹲守要道的人伺机射杀。所获猎物,见者有份,甚至连未能参与的人家也能分得一块肉。

       夏天,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季节。那时,大加村如我一般大小的孩子也就十来个,当知了唱响盛夏,我们常常避开大人,一丝不挂地躲在河里打水仗、扎猛子,累了,便在浅滩处抓鱼摸蟹。虽然玩耍过后小屁股总要落下家长警告的巴掌印,也觉得没啥委屈,睡一觉就忘了。第二天,趁父母不注意,照样开溜下河玩水。大人们的巴掌无法阻挡我们的快乐,我们甚至认为:享受快乐就该付出一点点疼痛,这并不吃亏。

       对于家乡的山与水,其实我更钟情于水。这水是两岸村民的生命之源,同时,也是她快乐了我的童年和乡村。她让我为之魂牵梦绕、念念不忘。而今这水即将滋润更多人的生命,孕育更多的希望。

       家乡的水流经利坑、河口,再汇入朱溪港,常年绿水长流,两岸峡谷幽深,绵延数里。因为良好的水质和独特的地理条件,2018年,台州市决定在这里建造一座“大水缸”,以保障台州市区的饮用水问题。这也是国家“十三五”百大战略水利重点工程,总投资达37.44亿元。

        2018年8月初,库区开始移民。也许是长年在外,我根本感觉不出离别的忧伤,倒是充满了激动与期盼。对于年轻的我们,更多的是憧憬我们的新家,我们的未来。搬家的车还未启动,我的心早已飞往几十里开外的新家。
当装满家什的车辆离村出发时,一向乐观的父亲一脸严峻。

       “搬走了,今后这竹园山上的笋也看不住了,后山上的那十几棵桃树明年也要结果了……”

       “您和母亲身体都不好,搬到镇里以后看病也就方便多了,以后孩子上学也不用再住校了,放心吧,只要全家一起努力,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看到父亲的不舍,我耐心地劝道。

       “哎,算了,哪方水土不养人,再创家业不就是苦点累点。为水库建设作贡献,值!”说完,父亲深深地叹了口气。

       坐在搬家的车上,看着身后的“家”越来越远,我看到了身边父亲眼里蓄满了泪水。我知道,较之于物质的割舍,更难的是情感的割舍。

       挥别故土家园,舍弃身边熟悉的一切,从此远走他乡,异地而居,这对于年迈的父母,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如果把每个家庭比作一棵大树,如今却要将这棵大树连根拔起,移往他乡异地再行栽种,而大树的枝叶就是各家的儿女子孙,为人父母者,怎能不牵肠挂肚?又怎能不忧心忡忡?

       民间有句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朱溪库区移民,确实没有辜负这方山水的哺育,他们的襟怀亦如这方山水一般质朴坦荡。

       当然,和历史上很多次迁徙不同的是,今天的祖国富强了,政府给予移民最好的安排。而移民工程的顺利进行,一方面与政府顺附民意的决策和稳妥的组织实施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库区百姓服从大局,勇于奉献的情怀。

       如今,朱溪水库移民新区已初具雏形。我想,再过几年,当水库和我们的新家园都建成之后,再回望故乡,父亲的眼里还会蓄满泪水,但他一定会为了今天的迁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作者:张光剑】  
点击排行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仙居新闻网 版权所有 2005-2024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浙新办【2006】37号 浙ICP备20017917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2402000280号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警告: 本网站上的图像有数码水印技术保护。您对本网站的任何使用应遵守我们的使用条款,并构成对该条款的知悉和接受。
【新闻热线】电视台:0576-87771999 | 电台:0576-87785588 | 今日仙居:0576-8782118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781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