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9日)上午
我县召开
县委党史研究室(仙居县地方志编纂室)
2024年工作计划新闻发布会
2023年,中共仙居县委党史研究室(仙居县地方志编纂室)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委、市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编纂室)的工作部署,结合仙居实际,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努力发挥党史(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基本职能,为奋力推进我县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建设贡献史志力量。
县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编纂室)的基本职能是修史编志。2023年,概括地说,除每年编写的《仙居年鉴》外,主要编印了三本史志读本,即《中国共产党浙江仙居历史大事记(1927-2022)》《仙居红色故事汇编》《仙居人物志》三本史志读本,作为弘扬仙居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通俗教材。
2024年工作计划,一是强势推进仙居党史三卷的编写工作;二是争取完成皤滩乡志(带村志)的编写试点工作;三是积极承担县委对上张中共仙居县委旧址纪念馆的改造提升工作。
问:根据刚才的介绍,
请就《仙居红色故事汇编》一书做详细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20日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找慰藉,更不是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仙居党史是全国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史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仙居是浙江省32个革命老根据地县之一,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对推进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2021年,通过全县性的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对仙居党史有一定的了解,但达不到熟悉的程度,与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使党史学习教育形成常态化、长效化,便于各乡镇做好红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文章,迫切需要一本通俗易懂、最好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地方党史教材。我们归纳整理的《仙居红色故事汇编》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仙居百年党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故事。全书共有100篇,其中革命斗争故事29篇、剿匪肃特故事22篇、改革建设故事19篇、英雄人物故事30篇,努力做到内容上的系统性、生动性。该书中包含了许多党员和革命群众的英勇事迹,像革命斗争时期县委负责人曹金库、红十三军仙居游击队队长金永洪、革命群众张小娇等革命烈士,社会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涌现出来的陈森标、谢相根、陈远峰、张汝虎等革命烈士,他们的感人事迹惊天地、泣鬼神,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爱党、爱国、爱乡观念,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问:《中国共产党浙江仙居党史大事记(1927-2022)》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什么作用?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毛泽东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过去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把一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自由繁荣昌盛的新中国,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伟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也离不开各级党组织及其所属党员的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有一句名言:“把人类的生活整个纵着去看,便是历史,横着去看,便是社会。”纵向研究是侧重从历史长度中发现脉络走向,横向研究集中在宽度上把握决定社会发展大势的主流和本质。
在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洪流中,英勇的仙居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仙居人民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人民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一系列伟大斗争中,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勇敢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仙居人民紧跟中国共产党,以勇立历史潮头的英雄气概,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洪流之中,敢为人先,负重拼搏,为实现仙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辉煌成就。
《中国共产党浙江仙居历史大事记(1927-2022)》客观地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仙居从1927年发展党员以来直至2022年96年的历史轨迹,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其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其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该书的插图部分,精心筛选了每十年的代表性图片,反映了历史的沧桑感。通过阅读该书,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仙居近百年的不懈奋斗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设史。《仙居历史大事记》与《仙居红色故事汇编》像是一对孪生姐妹,在体例上互为补充,在内容上互为印鉴,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系统地了解仙居党史,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勇担共富使命,加快绿色跨越,奋力谱写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建设新篇章。
问:请问当初为什么会出版《仙居人物志》?
出版的具体价值和意义又是什么?
仙居地处浙江东南、台州市西部,是一块古老而又文明的神秘土地。伟岸挺拔的括苍山造就了这方土地上的人们勤劳勇敢的品格,穿境而过、绵延不绝的永安溪赋予她的子孙们善良谦恭的秉性。一代一代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的先辈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崇学求知、不倦追求,用自己的双手不断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精神文明。一代代从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精英们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他们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社会文明的传播者。他们文可传世、武可兴邦、义薄云天、光照日月,他们是先贤们的典范,是后人敬仰的楷模,我们为有这样的一个先辈群体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有理由为他们书写辉煌的一页。
至于该书出版的价值和意义,我列举几个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让大家去细细体味。先说项斯。他是晚唐著名诗人,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走向全国的第一位诗人,有诗集一卷计98首,被收录在《唐诗百名家全集》中。他的诗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的反映战争,有的反映人民疾苦,有的揭露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有的歌颂祖国美丽河山,有的表现深挚友情,还有的描写怀才不遇,如《山行》《江村夜泊》等诗进入了有些省份的高考语文试题中。“逢人说项”的成语源于杨敬之对项斯的诗作及其人品的评价,成为文坛的千古佳话。杨敬之写诗《赠项斯》:“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南宋词人李清照曾写诗道:“谁遣好奇士,相逢说项斯”,意思是谁能教喜欢奇才的人士来推荐我,就像当年杨敬之逢人就赞誉项斯一样。再说陈襄。他是福建人,北宋理学家,宋仁宗、神宗时期名臣。公元1048年,被任命为仙居县令。当时,仙居“民尚朴野,罕知读书”“民穷多变,监狱患满”。陈襄莅位,首抓教化,改文庙,创学宫,延聘名师。先后作《劝学文》《劝俗文》,劝谕乡民遣子弟入学,并亲至县学讲学。有学生到县衙门口求教,他利用办理公务的闲暇时间把人请进去耐心指点。到山村巡视,若遇到读书人,也会下车亲自教导。自此,仙居办学之风日盛,授业、诵读之事到处可见,呈现出“百里田地熟,一年监狱闲”的良好社会风尚。公元1051年,陈襄离任仙居时,民众攀车遮道,依依不舍。陈襄所作的《我爱仙居好(十一首)》《劝学文》是留给仙居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此外,还有以艺文传世的翁森、柯九斯等,以宦业存史的吴芾、张俭、吴时来、应大猷等, 南宋植物学家、方志学家、文献学家陈仁玉,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同盟会首届会员张任天等,他们都是我们敬仰的楷模。
“以史为鉴知兴替,以人为鉴知善恶。”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隧道,与先辈对话,了解他们的理想和追求,感受他们的喜、怒、哀、惧,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希望,从中受到熏陶和启迪,从而增强仙居的文化自信。
2023年主要工作成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