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召开《仙居县医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2—2035年)》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3-11-24 字体:【大 中 小】
今天(11月24日)上午
我县召开
《仙居县医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2—2035年)》新闻发布会
医药化工产业(以下简称“医化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点发展领域。“十三五”以来,仙居举全县之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化产业集群,医化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研发创新不断提升,国际化步伐全省领先,产业链日趋成熟,产业竞争优势明显,但也面临着发展空间严重制约、产业结构亟待完善等突出问题。未来十五年,是仙居医化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增长期,需以持续创新迎接未来十五年的机遇和挑战,并加速产业数字化、制造智能化、全面国际化。为促进仙居医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打造仙居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此《规划》。
该《规划》主要内容:
一是现实基础。“十三五”以来,仙居县医化产业虽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加快提高、集群优势日益突出、国际化水平再上台阶,但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依旧存在原料药以“跟、仿、学”和技术改良为主,仿制药多为大宗仿制药,首仿、抢仿产品等占比少,高端创新型人才和产业工人不足等问题,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挑战,我县医药化工企业更要迎难而上,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在困难中取得突破。
二是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紧抓“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机遇,落实国家、省、市医化产业政策导向,围绕台州打造工业4.0标杆城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医化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做精做深高端特色原料药、延伸做优制剂产业,在生物药、现代中药和延伸发展的医疗器械、新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创新、智能、绿色、开放发展,构建智能化程度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生态链优势突出、国际化程度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仙居建设成为国家级高端医化制造中心。
三是发展重点。坚持和扩大原料药优势,以高端特色原料药为战略重点,医药关键中间体为关键配套,加快技术创新、绿色生产标准推行,积极承接国际产能,逐步提高原料药产业集聚度和规模化生产水平,打造高端原料药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四是空间布局。根据仙居医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仙居环境资源条件,按照“全县域统筹布局、全方位挖潜整治、高强度协同推进、高品质打造建设”的“两全两高”原则,分三个阶段梯次推进:第一阶段(2023-2026年):打造“一园一镇”新格局,一园:开发区现代医化园区,一镇:医械小镇,依托优亿医疗、亿联康、赛宁生物和桐轩医疗等企业,重点发展医疗器械。第二阶段(2027-2030年):再造“多层次拓展”新空间,以关键产业领域发展为导引,通过改造提升、兼并重组、“腾笼换鸟”等途径激活低效用地,主动谋划产业规模扩张后的空间需求,预留发展用地,满足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阶段(2031-2035年):创造“陆空统筹”新局面,加强已有空间规划深度对接,向山挖掘指标,向空中和地下拓展空间。
五是主要任务。围绕仙居医化产业打造近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从自主性科创能力、数字化发展能力、国际化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专业性平台支撑五个维度发力,建立实现中长期战略目标的核心能力,营造业务形态更丰富、资源配置更高效、供给侧质量全面提升的医化产业新生态。
六是保障措施。加强统一领导、精心组织,建立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同时开展规划执行情况的阶段性监测评估、完善产业做大做强扶持政策,做好土地、人才、服务等保障,打造出优良的营商环境。
我县医化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建成了从中间体、原料药到终端化学制剂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甾体药物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医药化工中间体出口基地。仙居县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获得“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培育财政专项激励资金2050万元,是山区26县中的唯一一个。2022年年底,我县拥有规模上医化企业17家,拥有仙药、司太立、新农化工3家上市企业,过会1家;规模上医化企业实现产值85.5亿元,同比增长5.44%,占规上总产值36%。
围绕“绿色安全、循环高效”目标,深化整治成果,进一步拉高提升,逐步形成以智能化、数字化、低碳化为标志的新绿色医化高质量发展,实现创新药从无到有,生物医药系列化发展,医疗器械突破式发展,新材料多领域发展,原料药保持优势。充分整合国内外资源,形成高水平医化创新体系,获批上市创新药的数量不断增加,高水平创新药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一是提高自主性科创能力。引育产业创新平台,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研发成果转化。
二是增强数字化发展能力。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展过程数字化改造,园区智慧化管理,网络现代化布局。
三是培育国际化发展能力。对标国际一流医化园区、世界知名医化产业巨头进行接轨,加快市场国际化,鼓励企业开展医药全球注册和销售,组建联盟全球布局,立足本土引培跨国企业,吸引国际优质资源。
四是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全生命周期“双碳落地”,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以产业链吸引人才链,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链长+联盟”联动推进。
五是完善专业性平台支撑。持续完善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持续提升部门安全应急能力,大力引培医药外包服务平台,积极搭建大技术服务平台,打造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