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医学科是与死神近身搏斗的 “生命堡垒”,这里 24 小时灯火通明,每天都在上演“生死时速”。精密的 ECMO 设备、智能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等高科技仪器林立,屏幕上跳动的生命参数如同无形的战报,承载着对生命的敬畏与永不放弃的信念。
今天的“家门口的好医生”我们一起来认识仙居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朱永吉。朱永吉,南京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毕业,2009年进入重症医学科后,便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守护生命紧紧相连。凭借精湛的医术与敬业的精神,他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 ICU 副主任医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ECMO,中文名叫 “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是一种有效的心肺功能支持手段,常用于对心肺衰竭患者的抢救,被誉为 “救命神器”。2017 年,仙居县人民医院首次引入 ECMO 技术,当时受限于县域医疗资源,每一例救治都需紧急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支援。但长途奔波的时间成本,对分秒必争的危重症患者而言,往往是致命的阻碍。朱永吉深知 “时间就是生命”,主动请缨担任专家助手,在每一次抢救中观察操作细节、积累实战经验。2022 年底,他再次踏上进修之路,系统钻研 ECMO 核心技术。学成归来后,朱永吉带领团队实现技术突破,成功实现 ECMO 独立开展,彻底改写了当地危重患者需依赖外援、错失黄金抢救期的历史,为生命救援按下 “加速键”。
如今,每当监护仪警报划破深夜的寂静,朱永吉和他的“尖刀连”总是第一时间冲向患者床前,用专业与担当守护生命曙光。
心脏骤停 急诊 PCI 联合 ECMO 上演生死时速
今年3月份,60 岁的蒋先生突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胸闷气促间命悬一线,随时可能因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破裂猝死。仙居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秒级响应,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朱赟争分夺秒开展急诊 PCI 术,在 DSA 室成功疏通堵塞的血管。
然而,蒋先生左前降支双段 90% 狭窄叠加长时间梗死,术后瞬间陷入心源性休克。多学科专家紧急集结,果断启用 ECMO“救命神器”。重症医学科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精准完成导管植入。随着 ECMO 设备轰鸣运转,患者衰竭的心肺功能得到有效替代,血氧回升、血压企稳。
在医护团队昼夜守护下,蒋先生心脏与肺部功能逐步复苏,顺利撤除 ECMO 及呼吸机,转入普通病房。急诊 PCI 联合 ECMO 的 “黄金搭档”,成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逆转。
这场多学科协作的生命保卫战,以急诊 PCI 联合 ECMO 技术的完美配合,成功逆转危局,彰显了仙居县人民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硬核实力。
多学科鏖战生死线 从死神手中抢回心梗患者
“你们真棒!”“你也很棒!” 在仙居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59 岁的张先生与医护人员互竖大拇指,为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画上句号。
去年11月份,张先生突发急性心梗,送医途中呼吸心跳骤停、反复室颤,经当地医院急救后转至仙居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力抢救恢复其窦性心律,但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介入手术风险极高。重症医学科朱永吉副主任医师果断启用 ECMO,为急诊 PCI 手术保驾护航。
得益于 “山海协作”工程的支持,医院自 2017年开展 ECMO 技术以来已成功救治了30 余例患者。朱永吉团队的精准操作使 ECMO 顺利运转,心血管内科朱赟副主任医师随后成功开通患者闭塞的血管。然而术后患者出现胸腔出血、活动性出血等险情,在多学科协作下,通过胸腔引流、血管栓塞止血等治疗,最终攻克休克、血胸、感染等难关,张先生成功撤下 ECMO,转入普通病房并康复出院。
据了解,在县级医疗体系中,仙居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已逐步搭建起现代化的救治体系。在科室建设方面,以人才梯队培养为核心,定期选派医护人员赴三甲医院进修学习,邀请专家开展技术指导与学术交流。通过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与急诊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紧密联动,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积极打造区域内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重症救治中心,为县域内危重症患者筑牢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