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仙居新闻 > 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的仙居青铜器藏

  发布时间:2023-06-02   字体:【  

20世纪80年代末,仙居上田村出土了一批窖藏青铜器。该批次青铜器中,有兵器7件、生产工具25件、钱币18件、饪食器1件、杂器43件,据考证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物品。由此表明,仙居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曾经历过兵燹之扰,只是因年代久远,资料稀缺,细节无从考证。而在民间的传说中,那次兵燹似乎与吴越争霸有关。如当地有叶岩头村,相传越王勾践兵败过此,曾隐于该村一块大岩脚,后人为纪念越王,将村名改为“隐岩头”,后谐音为“叶岩头”。有前庄村,因村庄位于白马山岗之前而名,又相传越王勾践过此失白马,后村民筑白马殿以示纪念,故亦名白马前庄。又有金坑村,相传越王勾践兵败,骑白马过于此,口渴尝茶,赞不绝口,为了纪念,故将村名改为白马经坑,后演变为白马金坑,简称“金坑”。还有黄寮村,相传越王勾践兵败过此,搭草寮(茅屋)暂居,故称“王寮”,后演变成黄寮。不过,近年已有学者考证越王勾践兵败逃亡之说或系楚国剪灭越国之战,而民间的传说亦非空穴来风——有关青铜器藏其实是民间关于战争记忆的延伸。

仙居在夏商西周时期属瓯越地。《逸周书》所载:“伊尹朝,献《商书》,请正符娄、仇洲、伊虑、沤(瓯)深、九夷、十蛮。越沤剪发文身。”所谓“剪发文身”者,实为仙居原始住民。春秋时期,越国勾践之地南至句无(诸暨之句无亭),仙居则为瓯地。当是时,吴越争霸,战火不断,仙居因远离越国中心地带,遭遇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民间关于越王的记忆最大的可能是楚国灭越之战。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楚威王大败越,杀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按照《史记正义》的解释,“江南海”是指台州、温州诸府地,并分别建立了两个小国。“六王毕,四海一。”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慑于其并吞六国之威势,瓯闽两个越国顺势识体,主动归附,作为“羁縻州”纳入秦王朝统一的中央政权。秦始皇将两国辖区合而为一设立了闽中郡,与原越楚故地会稽郡相邻,并依然由越王贵族自行治理。秦末农民起义后,各地烽烟四起,两个山地小国又审时度势,参加反秦斗争,重新独立,割据续存。

两汉时期,仙居曾分别为东越地和东瓯地。汉武帝时期,包括仙居在内的东瓯一带曾发生大规模的部族战争。为此,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东瓯之民开始大规模迁徙至江淮之间;至元封元年(前110)时,东越之民亦迁徙至江淮。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由于资料的缺乏,仙居一带的战乱、兴废情况不详。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北方的中央政权对仙居展开的政治、文化征服一直不断。诸如东汉光武帝时期,作为仙居所属的章安县的设置,汉献帝时期,始平县地的设置,以及东晋时期仙居立县时县名称“乐安”,无不带有强烈的武力征服的色彩。与之相关的是,仙居境内原本居住的瓯越族人数日渐减少或改姓,北方中原地区的移民开始增多。

迨至两晋南北朝时期,仙居境内居住的外来族姓目前可知的已有张、蒋、李、任、杭、谢、潘等。隋代至唐代前期,仙居境内平原地区人口开始进一步集聚,形成了集市。其间,境内发生了有文字记录的第一个叛乱事件。据《隋书》记载,隋开皇十年(590),婺州汪文进称天子,据守东阳,封蔡道人为司空,守乐安。后由大将杨素负责平叛,取道天台,剪灭了汪文进,又取道括苍(仙居),平定了永嘉的叛乱。此后,仙居在浙东南区域的军事控防作用得以初步显现。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点击排行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仙居新闻网 版权所有 2005-2024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浙新办【2006】37号 浙ICP备20017917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2402000280号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警告: 本网站上的图像有数码水印技术保护。您对本网站的任何使用应遵守我们的使用条款,并构成对该条款的知悉和接受。
【新闻热线】电视台:0576-87771999 | 电台:0576-87785588 | 今日仙居:0576-8782118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781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