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异常火爆,让不少科幻粉丝大呼过瘾,也在无数孩子的内心播下对科幻、科学好奇的种子。
孩子们天马行空的脑海里对于未知世界充满了想象,科幻作品恰好给这些想象一个突破口,同时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如何搭建好想象力和科学之间的桥梁,除了科幻作品这个展示窗口外,邀请科学家进校园举行科普讲座也成为另外一种点亮“科学之光”的方式。
日前,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郭传杰、石磊、胡健民三位老科学家来到仙居,为仙居的学子们带来了15场精彩的科普演讲。
其中,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胡健民教授将科普课堂“搬”到一个充满自然奥秘和科学魅力的小山村——横溪镇金村,以当地特色的火山岩岩嶂、古崩塌、古滑坡等地质遗迹为授课主体,给同学们讲解了地球形成46亿年来不断发生的地壳运动和地质变化,深深激发了孩子们探究地球奥秘的好奇心,也让金村这个神秘的地质文化村再度成了关注的对象。
“亿年火山石在走,万古河里田作舟。千姿百态岩挂冰,十里长坡雾如烟。”这是对金村自然环境及地质资源的高度概括。作为全国首批地质文化村(镇)建设示范点,金村自然环境优美,有火山岩地貌、地质灾害遗迹、偏硅酸山泉水等丰富的地质资源。
据考证,金村的火山流纹岩地貌基础、地貌格局始于1.3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的火山活动,地质遗迹类型覆盖了全部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地质灾害三大类,涉及地层剖面、构造剖面、重要岩矿石产地、火山地貌、水体地貌、地质灾害遗迹等6类、9个亚类21型,共计25处地质遗迹调查点。
金村丰富的地质资源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科教价值,也成为金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金名片”。
在上级地矿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金村构架了“金村前世今生”的地质文化主线,编制两条地质研学路线、26块科普解说牌、“穿越之路”以及导游手册、科普图书、科普视频等科普产品,建成了地学文化长廊、地质文化陈列室、地质年代村道、岩石标本解说廊等科普场所。同时依托“青山、秀水、奇石、村居、古道”等特色资源,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游客带着孩子来到这个“点石成金”的小山村开启他们的研学之旅,收获满满。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分享。对于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来说,引导他们走向户外、感受自然、动手探究,更容易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具象化,更容易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像金村这样的地质文化村之所以广受欢迎,原因正在于此。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因为有更多的“为什么”、更多的“不知道”,人类才会不断发挥想象力,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所以说科普的最终目标不在于培养科学家,而在于培养想象力、保护想象力、丰富想象力,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产生理性的认知,保持探究的欲望。
从科普到教育,再到科技创新的过程,就像从种下一粒“种子”到“开花”“结果”的过程。在当前大力实施教育“双减”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看到这里,如果你也对探究地壳运动、火山喷发遗留下来的地质奥秘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妨抽点时间到金村去走一走、看一看,这个小山村确实有大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