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仙居新闻 > 内容

“老师头”杨后弟:专注木匠手艺58年

仙居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05-26   字体:【  

        一有空,76岁的杨后弟就会骑上二轮摩托到处转转,看看散落在四乡八村的廊桥、长廊或凉亭。自己设计建造的,听听大家的评价;别人的作品,则寻找可以取长补短的地方。

        从19岁当学徒开始,杨后弟已经专注木匠手艺58年。从传统的家具,到木制工艺品,再到廊桥、凉亭等,一路走来,他在木匠手艺上的钻研、传承与创新,从未止步。

        在横溪、湫山等乡镇,杨后弟是一个响当当的“老师头”。他的故事里,既有一个老工匠的坚守与情怀,更有许多足以给人启迪的人生哲理。

        勤能补拙

        杨后弟是湫山乡杨岸村人,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从小,他便对木匠活有种天然的爱好。看到一块块木料经过木匠师傅们的巧手,变成各种各样的家具,他很是向往。

        那时候,农村孩子没有玩具。十二三岁时,杨后弟按照村里水碓的模样,凭着平日看木匠师傅干活学到的技术,居然制作了一个小型水碓当玩具,让大人们惊奇不已。

        大家都说,杨后弟有当木匠的天赋。

        家里穷,杨后弟没读完初中。19岁那年,父母把他送到邻近的缙云县,给一位木匠师傅当学徒。父母希望他学一门手艺,别一辈子当农民。

        本来就有爱好,杨后弟拜师后非常勤奋。

        师傅吩咐的事情,不管多苦,他都努力去做好。师兄弟们休息的时候,他往往还在琢磨师傅教授的东西。

        凿木料时,手被小铁锤子锤伤;锯木料时,木料突然裂开,锯子一下锯穿鞋子,脚面鲜血直流;锤木料时,木粒钻进手里,就像中了子弹一样疼……

        这些事情,杨后弟都遇到过,却从未叫过苦。

        “勤能补拙”这四个字,在杨后弟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不到半年,他就熟练掌握了木匠技艺,提前出师,开始接活。

        “有的师兄弟比我聪明,会为了省力气耍滑头,反而学不好。”回忆昔日学艺经历,杨后弟笑了。

        精益求精

        村里有户人家的孩子也在学木匠,看到杨后弟不到半年就出师了,满是不屑:才学了这么点时间,能有多少“花头”?

        话传到了杨后弟的耳朵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技术来证明自己。

        “当时我们村属于横溪区管辖的杨岸公社,我就想,在公社里做出名气不算啥,要在横溪区做出名气才行。”他说。

        除了精益求精,别无捷径。

        选料、锯板、刨料、打孔、制榫、组装,给人做家具,每道工序杨后弟都一丝不苟。自己跑单干时如此,后来带了一批又一批学徒时,也绝不含糊。

        走村入户干活或者走亲访友时,他的关注点都在家具上。看到别人好的做功,就默记于心,在以后干活时学习借鉴。看到别人的活有缺陷,也记下来,防止日后出现同样的问题。

        正因为此,杨后弟给人做家具,不仅质量好,而且工时短。口碑相传,他的名声慢慢传了出去。不仅周边乡镇,仙居县城和缙云县都有人慕名而来,邀请他过去做家具。

        与此同时,杨后弟一直在寻求自己技艺的突破。在业内,做家具属于“小木”,造房子才算“大木”。1966年,邻近的抱龙村建公房,请了5班木工,杨后弟带队的那班做得最好。

        1979年,已经名声在外的杨后弟接下了抱龙村的古戏台项目。村里的老人们担心他的技术要不得,结果完工时一看,全都拍手叫好。

        1984年,勤劳致富的杨后弟光荣地参加了仙居县“两户一体”代表会。

        守正创新

        一个大橱,高六尺五,长五尺,宽两尺二……杨后弟说,类似的家具尺寸,就是半夜睡梦中问他,他也能马上答出来。

        在他眼里,一个好的木匠,既要有好的技艺,也要有规有矩。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四都村干活时,主人家当面点了800元工钱给杨后弟。结果杨后弟回家一看,有两张百元大钞粘在一起,多了100元,他当即送了回去;有一次在县城,工钱2000元,主人家误给了2300元,他赶了几十里路送回去……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儿女们小的时候,经常有村民去村里的后门山偷砍柴火回家,杨后弟教导孩子们,决不能做这种事情。

        他的言传身教,给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如今个个都有出息,这是他最感欣慰的地方。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家具市场的出现,上门做家具的活日渐减少,杨后弟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木质工艺品的设计制作上。2006年的台州市首届工艺美术家精品展上,他的鱼缸作品广受好评。

        该作品技艺精湛,让人叫绝。二尺来方的鱼缸里,金鱼在戏水。鱼缸的顶部,有浓缩版的凉亭、假山以及随着水流而动的水车、水磨等,还有悠然垂钓的姜太公。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廊桥、长廊、凉亭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年过七旬的杨后弟又开始钻研这方面的技艺,他设计制造的廊桥等,正在快速地融入四乡八村的生活中。

         前不久,应仙居佳丰工艺礼品厂总经理张向阳之邀,杨后弟当起了该厂的技术指导。该厂从事外贸多年,去年开始转型,以定制廊桥、凉亭等为主要业务。

        “时代在变,传统的木匠工艺不能丢。”杨后弟对记者说,“大家都叫我‘老师头’,我理应把自己的所学所长用出来,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点砖加点瓦。”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作者:蒋虎雄】  
点击排行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仙居新闻网 版权所有 2005-2024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浙新办【2006】37号 浙ICP备20017917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2402000280号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警告: 本网站上的图像有数码水印技术保护。您对本网站的任何使用应遵守我们的使用条款,并构成对该条款的知悉和接受。
【新闻热线】电视台:0576-87771999 | 电台:0576-87785588 | 今日仙居:0576-8782118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781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