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居文苑 > 朱士新作品 > 雪域记忆

风情藏北路

  (一)

  经过在拉萨四、五天的休息,我们大部份同志都基本上开始适应了高原的环境气候了。根据组织的统一安排,我们于5月27日启程前往那曲。

  那天早晨8时左右,我们浙江、辽宁两省的援藏干部和迎送人员一行100多人,乘座11辆吉普车、面包车,由警车开道,浩浩荡荡地驶向青藏公路,向那曲进发。

  自从踏上青藏公路那一刻起,我就想起了当年筑路大军的伟大壮举和奉献精神。青藏公路自西宁到拉萨,全长1937公里,有多少革命先辈把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至鲜血洒在这茫茫无边的高原上。据有关资料记载,在筑路时,英勇牺牲的就有1900多人,几乎是每一公里就躺着一位烈士。可以这样认为,青藏公路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躯体铺就的。在拉萨市的西面,我们看到了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上写着这样一段文字:“世界屋脊,地域辽阔,高寒缺氧,雪山阻隔……十一万藏汉军民,筑路员工,含辛茹苦,餐风卧雪,齐心协力征服重重天险……五易寒暑,艰苦卓绝。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

  想起革命先烈为了汉藏两族人民的繁荣团结,作出自己如此卓越的贡献。我们今天的援藏,虽然艰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拉萨出发时,当地的同志要求我们多穿点衣服,因为上了藏北高原后,海拔高起来了,气温要下降的。此时,经过拉萨这几天的折腾,我们都很听话,早上起来后,加了一些衣服。出发后,我时刻注意着路边的植被,因为植被能反映海拔的高度。从拉萨到羊八井这一段路还可以看到一些零零落落的村庄。村庄旁边也可以看到一些乔木,路边那些种着青稞的地里能稀稀疏疏地看到一点绿意。我下意识地知道这里的海拔还不是很高。

  出拉萨,大约走了近2个小时,我们来到了羊八井。羊八井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境内,距拉萨市80多公里。羊八井以地热和温泉闻名于外。我们在路上就能看见不远处冒着浓浓水蒸汽的温泉池。暧融融的热流在白雪皑皑的群山环抱之中吐着白白的水雾,构成了世界屋脊上引人入胜的天然奇观。

  羊八井石峡是那曲通往拉萨的咽喉,历史上曾是最为难走的一段路。此前是阻碍藏北人民与拉萨联系往来的死亡峡。当汽车驶向峡谷时,我们看到这两山那悬挂欲崩的裸石和耸立欲闭的高山,确实让人不寒而栗。我深深地感到当年那些筑路勇士们的伟大。他们就像一座座山峰,永恒地矗立在羊八井石峡上。筑路大军在石峡的峭壁上镌刻的“跨过昆仑、唐古,劈开石峡通拉萨”十三个大字,现在还清楚地留着。这就是历史的铭记。

  羊八井峡谷比较长,路也不好走,尽是拐拐弯弯,坎坎坷坷。路边有一条小河,河水比较大,有许多急流险滩,有几处就在路脚下,还有几处,河水已经溢上路面,路有被冲垮的危险。河水十分地混浊,据说是雪山上的冰雪融化后冲击地表而造成的。看到这险峻的山峦和湍激的河水,大家都屏住呼吸,提心吊胆,很想早一点通过这里。但就是迟迟地出不去,整个石峡整整走了近半个多小时才出去。

  看到这些,我由衷地钦佩这些曾为国家、为民族的繁荣昌盛、稳定安康而无私奉献自己的筑路大军。他们就像一座座丰碑,永远地屹立在汉藏人民的心中。

  (二)

  穿过石峡,就是藏北高原。看到那一望无际的藏北草原,我们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已经看不到一棵乔木,路边稀疏可见的灌木丛还没有长出一点点嫩芽,荒原上的草还是枯黄枯黄的,一些比较高一点的山峰上还积着皑皑的白雪。此时的藏北,寒意未退,淡黄色的荒原上,星星点点着的牦牛、山羊、绵羊自由自在。白的,黑的,格外清晰。平坦坦的公路上,满载着货物的汽车,来来往往,给这本很平静的荒原增添了一些气氛。

  此时,我下意识地知道,这里的海拔已经不低,从地上的植被可以想见,我们已经上了4000多米的海拔高度,但身体的感觉还比较良好,没有不适反应。

  汽车在平坦的柏油马路上继续往前行。大约又过了半个多小时,我们远远看到了在左侧有一块高高垄起的山峰,山峰上有一些白色的东西。就为这些白色是不是雪,车内的同志开始争论了起来。有的说是雪,有的说不会是雪。这些争论,在当地人看来可能觉得可笑,但对于我们这些江南去的人来说,也是在情理之中。因为眼前确是一片艳阳天,从车窗往外看,感觉是那么的热火朝天,根本想像不到有什么寒意。当然,置身车窗里的感觉与车外是不一样的。听到我们这些人的争论,坐在驾驶舱里开车的司机在暗暗地发笑,他默默无闻,一声不吭,就让我们争着。原来他是有意的让我们争个是非曲直。

  这时坐在前面的几位同志终于忍不住了,轻轻地问他:“是不是雪?”司机这才点了点头,证明是雪。一车人都大笑了起来。根据司机介绍,这就是念青唐古拉山山顶,海拔7117米。

  听到那里有这么高的海拔,大家都惊呆了。看似近在咫尺,也不觉得高的山峰,会有这么高。司机说:“你们别以为这山很近,从我们这里到山顶少说也有二百多公里的路程。”听司机这么一说,大家的心里还是不那么相信,但谁也没有反驳他,当地人的话,你不相信也得相信。

  念青唐古拉山,举世闻名,我们早在孩童时就在地理书上学过的。山顶最高处终年白雪皑皑,有时云雾缭绕,有时雷电交加,神秘莫测,如同头缠白炼、身披铠甲的英武之神,高高地矗立在草原和峡谷之上。但当孩提时的神秘和这眼前看到的现实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你可能就会产生思维上的错乱。

  关于念青唐古拉山,有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正是这么多的传说,赋予了它更多的神圣。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在藏传佛教的万神殿堂之中,在牧羊人的歌谣和传说里,念青唐古拉山不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他与其足下的纳木错湖是一对生死相依的情人或夫妇。山因湖的陪衬而英俊挺拔,湖因山的辉映而绮丽动人。有的说,念青唐古拉山神右手拿着的是一把蓝灰色宝石佛尘,左手挥舞着的是一幅白飞幡,威猛的身躯闪着黑雕金刚焰。又有的说,它骑在一匹黑骏马上面,右手持剑,斩魔除怪,左手托着魔王之心。还有的说,银装素裹的念青唐古拉山里面有一座神秘的水晶宫。宫门上镶钳着各种宝石,宫底是甘露之海,中部缭绕着虹光彩雾,宫顶浮动着悠悠白云。水晶之塔烘托和环绕着高高低低的峰峦,就像在日月莲花垫般的峻岭上,叠立着一尊马鞍上镶嵌着各种宝石的天鹅般的神马。一位肤色白哲、面带微笑的金刚焰饰大神骑在马上,三只眼睛闪闪发光,雪白的长绸缠着他的顶髻。他身披白、红、蓝三色缎面披风,英俊威严,右手高举装饰着五股金刚杵藤鞭,左手拿着水晶念珠。

  传说当然是神奇的,它反映的是人类的想像力。但正因为有这些传说和神奇,才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信徒、香客、游人前来观瞻朝拜。

  不时,我们看到了前面的路上有一大堆的经幡在飘着,以为是到了一座大寺院。司机告诉我们,那就是念青唐古拉山口。说是山口,却不像唐古拉山口和昆仑山口这样明显。这里却是一片平坦的原野,与其他的荒原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略高一点而已。飘着的经幡就在这略高一点的地方的路边。这里有一根木头像电线杆一样立着,几根铁丝从四面将木头固定住。经幡一片一片地挂在木头和铁丝了,类似于我们在一些风景区看到的在铁链上挂连心锁。经幡大约有上万片,五颜六色,十分显眼。

  到这里,汽车停了下来。我们都下了车,只听到那几位藏族司机走到经幡的前面大喊了一声:“呀拉索!”看到他们好玩,我们也跟着喊了起来。当然,我们仅仅是跟着喊而已,还不知道这“呀拉索!”到底是什么意思,就算是闹着玩吧。而他们呢,却是在祁求平安。

  在经幡前面,我问司机,这些经幡都是谁挂的?司机告诉我们,都是路过的人挂的。行人每到这里都要挂一些经幡上去,以祁求平安。司机一边向我们解释,一边从口袋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布片挂了上去。一边挂一边还口中念念有词地祁祷着。

  路的两边还堆放几堆石头,叫作“玛尼堆”。玛尼堆不高,大约有一人多高,上面也插着经幡。行人每走到这里,都要找一块石头放上去。然后,在周围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转的时候嘴里还要不停地念着“麦哩吗哩哄”之类的咒语。椐说,这样做能祈求佛祖保佑,逢凶化吉,一生平安。于是,我们这些人也跟着藏族同志一起捡上一块石头叠上去。同样的,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转了起来。不过,我想,他们是真的相信这些,而我们却是闹着玩的呀。

  (三)

  汽车又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当雄县。当雄县属冈底斯山与念青唐古拉山地带,平均海拔4200米,念青唐古拉山横贯全境。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当雄,藏语意思是“选择出来的好地方”。县政府设在当曲卡镇,青藏公路通过这里。县城距拉萨市l50余公里,素有拉萨“北大门”之称。相传当年格萨尔王曾率兵在这一带驰骋征战,其麾下的一员大将夏巴•丹玛香察战死在此地。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此修建了八座白塔,现在还有一些遗迹可以找到。地处拉萨和那曲这两大城市之间的当雄县,地处藏南与藏北结合地带,羌塘草原的腹部。所以,
在藏北算得上是一个餐饮业比较发达的地方,路边开着许多小饭店。

  此时已近中午,我们在当雄县政府的食堂里用餐。主人算是客气,将最好的家当都上了桌。手抓羊肉啦,萝卜青菜啦,土豆牛肉啦,都上来了。就是这些,对于我们这些江南人来说,并不感到稀奇。但在这里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高原上并没有农业,菜蔬都是从外地拉过来的。他们平日里还没有吃的那么好呢!只因为有客人来,才会放上这些菜的,盛情难缺呀。

  在当雄小憩后,我们又上路了,继续向东北进发。又过了二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一个叫桑雄的地方。这地方属那曲地区管辖,离那曲镇大约还有70公里的路程。我们歇脚的地方并没有村庄,是在一个不是很大的湖的边上。那曲地委、行署的领导同志带着一大批人,在这里搭起了五、六顶大帐篷,真像是一个休闲小村庄。帐篷搭在平坦的草坪上,每顶帐篷可坐上几十个人。

  我们一下车,又一次接受那曲地委、行署领导给我们敬献哈达。随后,我们在湖岸上领略了一番草原的风光。草原宽阔得很,也平坦得很,足可以建一个大上海,但是看不到一户人家。远处偶尔可以看到几头牦牛和几只绵羊、山羊。湖的面积不大,大约只有几个平方公里,湖水清澈见底,对面的高山顶还保留着一片白皑皑的冰雪。山峰冰雪倒映在湖水之中,随着一层层波浪推去,似乎水动山也在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风景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片刻,周围的牧民不断地围了上来。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有。看到他们一个个蓬松着头发,古铜色的脸上还带着几分期待,特别是一些瘦小的小孩子目不转睛的死死地看着我们一些同志在喝水吃东西,那种羡慕感表现的琳璃尽至。看到这些,许多同志心领神会,马上回到车上拿下随身带来的干粮分给他们。他们也就毫不掩饰自己,顺手便接了过去,一边口里说着:“洋洋!”(“谢谢”的意思),一边就拆开吃了起来。一些好奇的同志,还拉着他们一起拍照留念,气氛十分地融洽。

  不一会,领队和迎接的同志招呼我们进帐篷休息。我们似乎玩意未尽,但在他们的盛情相邀下,我们一个个不时地进了帐篷。

  帐篷中间放着一排木橱似的茶几,茶几上放着的东西十分丰富,风干牛肉、手抓羊肉、奶酪、人参果、酥油茶……应有尽有。我想,这藏北高原上能用来招待客人的东西都拿了出来。帐篷的一头还放着一只炉子。一位全藏装打扮的姑娘在炉子上烧着开水,另一位在旁边打着酥油茶。我们坐定以后,她们就过来一边给我们分茶碗一边倒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同胞常喝的一种饮料,乳白色,略带一点黄色,是用酥油、茶砖水、开水、盐搅拌均匀而成,带点咸味。我们在拉萨的时候,已经喝过这玩意儿。因刚上高原,还不习惯,每当闻到那股腥臊味的时候就想吐,所以基本上没有喝下去。但在这里,当地的同志十分热情,特别是这些藏族姑娘满脸笑容地将倒满的酥油茶碗端到你的手上,你是不得不喝一口的。当地的同志也不停地劝我们,说喝一点酥油茶,对于防干燥和高原反应有好处。听了他们的劝,我就硬着头皮喝下了一碗。下到肚子后,回味起来还真有一点香味呢!从这里,我想到了,要想适应这里环境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同时,我也想到了,只要你勇敢地去面对,什么困难也是能够克服的。

  对于其他这些玩意儿,我们基本上是第一次看到,比如人参果、奶酪、风干牛肉等。就说人参果吧,它根本不是《西游记》里描写的一棵一棵挂在菩提树上像小孩子一样的果子。而是长在一种灌木上的小枝茎块,一串一串的,颗粒并不大,约蚕豆大小,型状像小小的葫芦,可能是藏北高原特有的。因为看到的是果子,我就摘了一颗放在嘴里嚼了嚼,有点甜味,还带有一点药味。当地同志很喜欢吃这东西。我想,在这藏北高原上,当地也不产什么果子之类的东西,这一点果子也被当地人当作了宝贝,更因为它有点像葫芦人的形状,就将它取“人参果”这个好听的名字。奶酪是用酥油和牛羊油加工起来的,腥臊味特别重,我们是不敢吃的,也吃不下。至于风干牛肉,看上去也比较可怕,因为是牛肉风干的,我们也不仿试了一试,不过,还是不习惯。

  在桑雄,我们大约呆了一个多小时,又上路了,继续向着我们的目的地——那曲前进。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仙居新闻网 版权所有 2005-2014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警告: 本网站上的图像由数码水印技术保护。您对本网站的任何使用应遵守我们的使用条款,并构成对该条款的知悉和接受。
橘子红了信息科技 提供仙居新闻网的网站系统开发与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