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居文苑 > 陆原作品集 > 人文仙居

从年夜饭到小吃

 在仙居街头小吃摊上,一种名叫食饼筒的小吃十分畅销。买食饼筒的,不光有男的,也有女的;不光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不光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食饼筒这种小吃现做现卖,人们候在小吃摊前买食饼筒时,看着制作着的食饼筒,许多人眼光逼仄地扫视着,一副贪婪之色跃然而出,两眼下的嘴巴,会情不自禁地蠕动着,有涎液从嘴角里溢出来,当涎液在嘴角外像垂珠状欲渧之时,常常“嗞溜”一声被吸了回去。

 

食饼筒,是一种长筒状的食物。它用麦粉浆,或用米粉浆、鲜玉米浆在鏊盘上糊成圆形的薄皮,然后卷上炒煮好的肉丝、豆腐丝、香菇丝、笋丝、萝卜丝、番薯面、豆芽、葱韭等菜肴,成为长圆形状,然后放在鏊盘上用文火煎烤,烤到筒内的菜肴飘出芳香,外面的食饼筒皮显出焦黄悦目之色,此时食之,筒皮脆香可口,筒内菜肴鲜美异香。

有的地方,也有不煎烤,卷好就吃的习惯。

食饼筒细分起来有三种:用麦粉作料的叫麦焦,用米粉作料的叫米浆筒,用鲜玉米浆作料的叫玉米浆筒。

仙居城乡大部分的百姓,大年三十的年夜饭都吃食饼筒――麦焦或米浆筒,但没有玉米浆筒,因为年终时节没有鲜玉米。

在江南,年夜饭大都是一年里最丰盛的一餐饭,大鱼大肉,好酒好菜,一家人欢欢乐乐吃个够。就是在仙居,许多地方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也是吃鸡鸭鱼肉的“八大碗。那为什么仙居城乡有的地方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吃食饼筒?这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吃食饼筒以迎春。《吴中记》:“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古人有吃春饼以表示迎春的习俗,因此有人认为,食饼筒是从春饼演变而来的。仙居城乡一般从除夕开始吃食饼筒,一直吃到正月初八,确有迎春的意思。老人们都说,食饼筒圆又长,以示万事圆满,好日子长长。有的地方风俗,食饼筒卷得越大,表示万事越圆满;卷得越长,表示好日子越长。因此吃时不能把长长的食饼筒切断来吃,切断吃便认为不吉利。

第二种说法是:大年三十夜吃食饼筒是贫困人家过年过春节时,应付孩子们馋欲的一种食品。仙居城乡有的地方风俗,大年三十夜和春节都是大鱼大肉海吃海喝,劳累了一年,吃一餐好饭,自己犒劳自己。但贫困人家,吃不起大鱼大肉,又不使孩子们眼馋,于是做食饼筒给孩子们吃,说些吃食饼筒有许多好处的吉利话来骗骗孩子们。这跟北方大年三十夜吃饺子有点相似。在仙居城乡,过去富裕人家和一些相对富裕的地区,大年三十夜吃鸡鸭鱼肉的“八大碗”,而不吃食饼筒;不富裕的人家、节俭的人家,以及不富裕的地区大年三十夜几乎都吃食饼筒。可见由于贫困而吃食饼筒的说法,也不是没有依据。

仙居食饼筒的吃法,近二十多年来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一是大年三十夜吃食饼筒的风俗逐然消失。年夜饭,大家不但吃鸡鸭鱼肉的“八大碗”,而且还吃上各类海鲜,一桌几十碗菜。有的人也在大年三十做一些食饼筒,但仅作为副食尝尝而已。

二是食饼筒成为一年里的小吃。在仙居城乡街头,食饼筒逐然成为仙居一种主要的小吃。小吃摊上,食饼筒现做现卖,生意十分兴隆。有人说,食饼筒生意好的原因,可能是人们年少时,年年大年三十夜吃食饼筒吃成的一种饮食习惯,是对食饼筒的一种本能的怀念。但许多人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食饼筒经过几千年的制作技术的积累,能够做到色、香、味、形俱佳,吃得人自然多了。

三是目前的食饼筒的筒皮,都是用麦粉浆糊成的,用米浆、玉米浆作食饼筒的筒皮,基本上淘汰了,因为米浆皮和玉米浆皮不大好包卷,口感也不好。现在所说的食饼筒,其实都是用麦粉浆糊成的,是过去人们记忆中的“麦焦”。

( 此文刊发在《台州晚报》“人文专刊”)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仙居新闻网 版权所有 2005-2014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警告: 本网站上的图像由数码水印技术保护。您对本网站的任何使用应遵守我们的使用条款,并构成对该条款的知悉和接受。
橘子红了信息科技 提供仙居新闻网的网站系统开发与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