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居文苑 > 陆原作品集 > 报告文学

张焕成与《战士第二故乡》

   有一首军旅歌曲在神州大地上传唱了四十年,不但一代代军人百唱不厌,没有穿过军装、没有扛过枪的人们也无比喜欢这一首歌。当优美的旋律深情地响起,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哼唱:

  云雾满山飘
  海水绕海礁
  人都说那岛儿小
  远离大陆在前哨
  风大浪又高
  自从那天上了岛
  我们就把你爱心上
  陡峭的悬崖
  汹涌的海浪
  高高的山峰
  宽阔的海洋
  啊,祖国亲爱的祖国 你可知道战士的心愿
  这儿正是我最愿意守卫的地方
  ……

  这首名为《战士第二故乡》的歌,使演唱者、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名声高扬神州大地,使作曲者、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副军职创作员沈亚威的大名远播于大江南北,使歌词作者、农民张焕成也成为一个“名人”。

  这首《战士第二故乡》的歌词,是张焕成在舟山群岛最东端,离公海不远的东福山岛当兵时创作的。东福山全岛只有两平方公里,岩峰林立,树木不长,云雾笼罩,蔽天遮日。据传秦代方士徐福出海寻丹曾到过此岛,“东福山”就是以“徐福至此”而命名的。

  张焕成于1958年11月应征入伍来到东福山岛。部队上岛时,岛上渺无人烟,荒凉至极。由于东福山等群岛临近公海,历史上英国、日本侵略者都把这些岛屿作为入侵中国的跳板,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不断叫嚣要反攻大陆,因此东福山等岛屿就为大陆防守的最前哨。由于岛上荒芜,驻军的粮食蔬菜供应全部靠大陆派船运送,若遇台风季节,粮食蔬菜正常运送不上,有时候官兵们一日粮食只有半斤米,没有菜蔬只好配盐汤。因此,战士们编了顺口溜:“住帐蓬,喝盐汤,半斤粮,肚角装,不怕苦,守边防……”

  入伍半年多来,张焕成被部队官兵扎根海岛、艰苦坚守祖国东大门的精神所震撼,开始用诗歌的形式在笔记本上记录自己的内心感受。只上过三个月学堂的他,有好多字不会写,他便向战友们讨教。写了改,改了写,一首诗足足写了三年。1963年春,南京军区文艺工者沈亚威、向彤两人来到东福山岛深入生活,在黑板报上看到张焕成写的“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的诗,深深被这生动质朴的诗句,和诗句中所表达的战士们坚守海岛的坚强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所感动。向彤在张焕成原诗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改,沈亚威在东福山岛归来的登陆艇上就谱出了《战士第二故乡》的曲子。1963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全军文艺汇演中,《战士第二故乡》由歌唱家顾松民演唱,获得了好评。1981年,在《沈亚威作品专场音乐会》上,《战士第二故乡》这首歌改由李双江演唱。随着这首歌盒带的发行,《战士第二故乡》便在部队、城乡广泛流传,特别是舟山的守备部队,把这首歌作为战士的必唱歌曲,成为守备部队的岛歌。

  张焕成五年的军旅生涯,当过步枪手、在营部当过通讯员、回到东福山岛当过炮长。1963年退伍时,被招工到南京军区后勤部建筑总队当安装工。1965年1月,南京军区后勤部精减人员,张焕成被精减回乡。

  当了兵,退伍被招了工,按农村人们的话说,这是跳出了“农门”吃上了皇粮。想不到一落千丈又回到农村做农民,大家说苦命的张焕成没有好命。

  张焕成出生在仙居县双庙乡公平村,他原名叫应日友。三岁时父亲应直明亡故,六岁时母亲小冬花不幸去世,他和十岁的哥哥应月友孤苦无依地在世上挣扎着。远在浙江安吉县的大伯应直青得知侄子应日友兄弟俩的艰难处境后,千里迢迢赶到仙居接兄弟俩去安吉抚养。到安吉要走一个多月,一路上年少的应日友俩兄弟难以承受路途的劳累,靠大伯轮流背着走。这样折腾到东阳时,应直青已劳累得难以支撑了。无奈之下,他只好把应日友托付给当地的一位熟人,言明把大哥应月友带到安吉后,再来接应日友。

  六岁的应日友就这样在东阳天天盼着大伯来接他去安吉与哥哥团聚,春去秋来,又春去秋来,在漫长的三年等待中,有一天应日友终于等来了来接他的人。但这个人却不是大伯,而是来自仙居横溪下徐村的买主――一个名叫娄小友妹的寡妇。应日友以七十斤的黄豆、一百四十斤的小麦、二百八十斤谷的身价被卖给寡妇娄小友妹当儿子。从此应日友被改名为张焕成,成为寡妇娄小友妹的一名看牛、砍柴、做农活的“劳动力”。

  没有父爱母爱和亲属之爱的张焕成,在娄小友妹的打骂声中长大,小小的年纪便遍尝了人间种种的苦难。十六岁,他被逼得已能够干犁耘耕耙等一切农活,十六岁他被逼得已能够在深山老林里烧炭赚钱……在无尽的苦难岁月里,张焕成像一株岩石上的小草,顶风顶日地挣扎着活了下来。

  当张焕成被南京军区后勤部精减回乡后,二十六岁的他面对命运的又一次跌落,村里有的好心人恐怕他想不开,前来安慰他,想不到他反过来安慰前来安慰的人。他说,国家有困难,应该理解国家的难处。回家的第二天,张焕成就和生产队的社员们一起下地劳动,当起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养家糊口,他学起弹花做棉胎的手艺,农闲时,走村穿户为人们做棉胎,挣点钱贴补家用。农忙时,下死力干农活,多挣工分。人们说,曾经沧海难为水,吃过皇粮过上好日子的张焕成,回到农村后还是一个不打折扣的“老农民”,这种逆境里的人生“定力”,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
  当《战士第二故乡》唱红大江南北,张焕成从没对村里左邻右舍声张自己是这首歌的词作者,从没沾沾自喜地妄狂地到处张扬,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而是仍旧在小山村里默默地披星戴月地侍弄着农活。

  1991年,舟山守备部队为了发扬优良传统,进一步树立守岛、建岛的思想,开展了“热爱第二故乡,建设第二故乡”的系列活动。他们拟请《战士第二故乡》的词作者张焕成来岛给战士们作报告,但他退伍三十多年,谁也不知道他的下落,他们查了兵员的历史档案,知道他是仙居人,于是请仙居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寻找《战士第二故乡》的词作者张焕成的启事。下徐村的人们听到广播的找人启事,根本没往张焕成的身上想,以为是与张焕成同名同姓的另一个张焕成,因此也没把这事跟张焕成说,而早出晚归忙于农活的张焕成,直到第三天才听到广播,当他启程去舟山时,人们才知道大名鼎鼎的《战士第二故乡》的词作者张焕成,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人们万分感叹:“真是真人不露相啊!”

  1999年,为欢送进驻澳门的官兵,中央有关部门在珠海举办隆重而热烈的晚会。晚会特邀了《战士第二故乡》的词作者张焕成、曲作者沈亚威、歌曲首次演唱者顾松民及后来演唱者李双江作为晚会的嘉宾,并一起登台与大家见面,受到官兵们的热烈欢迎。

  四位作者和演唱者在珠海相见也分外高兴。沈亚威握着张焕成的手说:“当年的小张也变成老张了!” 岁月沧桑,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李双江握着张焕成的手说:“我唱你写的歌唱了这么多年,今天终于见到你,真令人高兴!感谢你为我们写出这么好的歌!”

  此后,各种媒体不断来采访张焕成,开始大家的视角都盯在他这样写出这么一首歌的创作过程上,渐渐地大家不约而同地被他的盛名和他的现实生活的反差所困惑。

  “你为什么一直来不向大家宣传自己是《战士第二故乡》的歌词作者呢?”

  “你是特殊时期被精减的职工,为什么不要求复职呢?”

  “你说自己目前胃病、四肢关节炎症严重,无钱看病,凭你创作的《战士第二故乡》这首歌对部队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为什么不要求有关部门对你作一些特殊的照顾呢?”

  ……

  面对人们关切的提问,张焕成瘦削的饱经沧桑的面,总是那么宠辱不惊地微笑着,总是淡泊无俗地说:“《战士第二故乡》的走红,我的作用微不足道。想以此怙名钓誉来捞取什么好处,我从来都没有想过,也从来不去想。我想的,在部队当兵就要好好当兵;在单位,就要好好当工人;在农村,就要好好当农民。现在家里有六亩田地,靠我一个人种,我想的是怎样不使这六亩田地不荒芜掉,能多打粮食……”
在现实社会里,荣誉是获取金钱,得到地位的敲门金砖,因此有些人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捞取荣誉。获得荣誉后,便以此来损人利己,争权夺利,这种现象已司空见惯。贫困需要金钱,在生存的困境中能正视荣誉,不以荣誉作为捞取金钱地位的资本,这是做人的一种境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仍在为温饱而劳作的农民张焕成,在成绩荣誉面前的淡然如云,使人敬仰之情不由从心底升腾,使人不由恍然大悟《战士第二故乡》久唱不衰的根源,这是因为这首歌融进了作者一以贯之的高尚品格。

……

  云雾满山飘
  海水绕海礁
  人都说那岛儿荒
  从来不长一棵树
  全是那石头和茅草
  啊,有咱战士在山上
  管教那岛上变模样
  搬走那石头
  修起那营房
  栽起那松树
  放牧着牛羊
  啊,祖国亲爱的祖国
  你可知道战士的心愿
  这儿正是我们的第二个故乡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仙居新闻网 版权所有 2005-2014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警告: 本网站上的图像由数码水印技术保护。您对本网站的任何使用应遵守我们的使用条款,并构成对该条款的知悉和接受。
橘子红了信息科技 提供仙居新闻网的网站系统开发与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