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居文苑 > 黄埔记忆

三位仙居籍将军招收仙居子弟进黄埔

   黄埔军校自1924年建校至1949年止,毕业学生约23万人。仙居黄埔学生亦不少,1984年仙居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时,调查登记共75人,海外、台湾省及牺牲、病故的未予统计。至2004年8月16日建校80周年时,尚有34人。仙居有这么多的黄埔学生,与仙居的三位将军的牵线搭桥分不开的。

  黄埔学生为祖国统一、民族生存、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付出了很大的牺牲。1937年全民抗战开始,战场伤亡大,需要大量下级干部来补充。为适应战事需要,在全国各战区增设8个学校,招收青年学生,投入抗日战争,争取最后胜利。

  在这期间,应西、沈策,吴子仁三位仙居籍将军,先后四次来仙居设点招考黄埔学生,为仙居青年学生进入黄埔军校牵线搭桥,为仙居青年报国有门、用武有地创造条件。那时祖国大片国土沦入日本侵略军之手,交通很不方便,录取学生去军校报到入学,须绕道辗转迂廻、长途跋涉。在行军途中,既要遭敌机空袭,又要伺机通过敌人封锁线。在这炮火连天、杀声遍野的抗战环境中,仙居青年毅然抛弃家庭之乐,跑上前线,为国报仇雪耻的爱国热情惊天动地,这是仙居人的光荣。下面简谈将军们在仙居招考黄埔学生的情况:

  应西将军,下各人,保定军校三期毕业,黄埔军校办公厅少将副主任,连续二次来仙居招考黄埔军校学生。第一次是1939年冬,在江西上饶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设立苏、浙、皖、赣、闽黄埔军校招生办事处,仙居设招生联络点,招考第17期学生。第一次共录取300余人,编二个中队,于1940年初,由上饶出发,经鹰潭——澧陵——洞庭湖(乘船)——宜昌——万县——重庆。一个中队到铜梁,一个中队到成都,接受入伍生教育。第二次是1941年冬,在临海设立招生办,仙居设联络点,招考第19期学生。仙居青年学生被录取的共80余人,第17期45人、第19期35人。经同学会聚首回忆,尚能提出姓名的有27人:吴法宙、顾文德、王洪友、徐润杰、吴志远、吴培渠、尹熙哲、俞钦枝、王桂芳、蒋之麟、王曰勤、潘钟平、吴相奇、吴雅云、吴相旺、潘崇喜、吴锡灿、项治员、朱福亨、顾小金、顾文俊、顾时华、陈子明、陈祖仪、陈道祖、应时玉、应成美。

  沈策将军,横溪下沈人,黄埔六期毕业,中将军长。1941年,在金华设黄埔军校招生办,在仙居设联络点,招考黄埔17期学生,录取200余人,其中仙居籍40余人。能回忆姓名的共22人:王乃文、沈修、王绍川、叶家庆、徐汝豪、吴相强、徐庭川、林介杰、王良基、吴炳章、朱熙绅、杨相全、沈诚、王洪舟、俞日瑞、沈林昭、王鸣岐、沈焕庆、徐锦治、杨兆余、金仲文、陈培勇。

  这批同学,因交通阻塞,去学校报到途中,历尽艰苦,迂廻绕道,边行军边学习。从金华出发,到松阳驻屯学习三个月后至福建邵武,屯学三个月,又辗转到湖南湘潭。学习一个月后再到贵州独山——转湖南岳阳→湖北→河南洛阳→陕西王曲军校驻地。行军一年多,至1942年3月到达目的地,开始正规学习,1945年3月毕业。

  吴子仁将军,字振华,田市蔡坎头人,保定军校三期学生,少将副师长兼参谋长。1938年冬,在金华设招生办事处,招考75军干训班学生;并在台州、绍兴、丽水三处设分处,仙居设联络点,考取学生1000余人,其中仙居籍120多人。另有仙居籍学兵80余人。于1939年初,从城关张氏大祠堂出发,翻苍岭,步行至金华集中,编为三个学生大队,台州大队由仙居籍副团长张宝珍任大队长。从金华乘火车至长沙、转常德,到湖北宜都,进行军事教育。

  当时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陈诚,想把75军扩编为二个军,这批学生作为新军的连队基层干部。后因战事变动,扩军计划受阻,这个干训班的学生实行分流。一部分到75军所属各师团任见习军官,另一部分由黄埔军校招生办来训练班招考第17期学生,共录取130余人,其中仙居籍学生40多名。聚首回忆能道出姓名的38人:王桂秀、徐东里、王焕鼎、吴相韩、张垚更、徐梓明、王成福、沈荣斌、张洪明、张锐、王继忠、郑保兴、张汝宁、朱洪飞、王六祥、方振南、吴汝鸣、李永昌、吴熙达、吴熙沛、王坚白、王乃仁、曹柏令、张钦各、俞森林、季鸣涛、张洪九、吴汝沛、吴法森、马茂江、冯美焕、龚振杰、吴汝宽、李学书、潘志鑫、吴汝舟、郑隆盛、张云峰。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仙居新闻网 版权所有 2005-2014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警告: 本网站上的图像由数码水印技术保护。您对本网站的任何使用应遵守我们的使用条款,并构成对该条款的知悉和接受。
橘子红了信息科技 提供仙居新闻网的网站系统开发与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