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曹红兵)“幸亏我天天看你们在微信群里发的暖心提示,不然损失就大了。”近日,家住官路镇新桥村的张女士在警民微信群向官路派出所的民警表示感谢。
原来,张女士在网上办理小额贷款时,对方要求她先转几千元到指定的银行账户。张女士想到派出所民警在微信群里发的防诈提醒,及时联系民警后,确认了这是一起电信诈骗,规避了风险。
今年以来,县公安局官路派出所结合“百警进千企入万户”活动,以“枫桥式派出所”创建为抓手,将公安工作与群众工作有机结合,创建 “一村一群”警民联系群,由分管副所长负责,管片民警、辅警化身“群主”, 24小时在线,充当群众掌上的小喇叭,政策信息百事通,排忧解难的知心人,化解了不少矛盾纠纷,强化了辖区的治安防范,村民亲切地称之为有自家派出所撑腰的“娘家群”,这是派出所排民忧暖民心的其中一个缩影。
而说起一开始建群的时候开展并不顺利,大多数的村民不理解,有抵触情绪,主动进群的人寥寥无几。
为此民警很是苦恼,想了不少招。先是结合进村入户向老百姓宣传进群的好处和方便,让群众面对面扫码进群;二是从村干部要来平时不常在家的村民电话,讲清警民微信群的作用,最大限度查漏补缺。此外,找到之前在工作中帮扶过的群众,由他们以实实在在的事例向身边群众宣传加入警民联系群的好处,村民赵某就是典型代表。年前,赵某去派出所办事时,曾将信将疑地扫描进群,今年4月13日下午,他家16只羊不见了,火急火燎的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微信群里向民警求助,民警一边迅速到场和他一起寻找,一边将信息发到各个村微信群,最终羊全部找回。赵某很是感激,但一直没有表达谢意的机会,后听说民警进村拉村民进群,不由分说,用自己的事现身说法,主动帮助拉人。类似赵某得到过帮助的村民还有很多,在大家的共同说服和努力下,更多村民被拉进群里,不仅人数越来越多,群内气氛也越来越好。
“上户口需要哪些材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证如何办理?”“汽车落户需要哪些材料?”每天此类的咨询都有很多。在接到相关咨询信息后,民警一边在群内指导群众在网上办理业务,减少群众跑腿次数,一边主动与业务部门进行咨询对接,帮助村民与企业解决问题,做到真正的“最多跑一次”。
6月7日深夜,萍溪村民在群中反映村口工地晚上施工扰民,民警出警前往现场,告知施工方要合理施工,杜绝再次出现扰民行为。
作为群主,民警24小时不间断服务群众,对群众的求助事项第一时间处理,时时有响应,事事有回声。对于人员走失、物品遗失等事件,各群联通发布人员走失、物品遗失信息,让更多人可以提供相关线索,帮助寻找。6月14日,坑口垟一村民在微信群中反映自家的杨梅被人错摘,当事人都在现场。民警电话联系后经核实系同村人带的朋友不小心摘错了,双方当事人在群里和和气气地调解完事。
警民联系微信群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咨询、求助的便捷平台,使派出所从“面对面”服务进化到“键对键”服务。同时,对于周边发生的违法犯罪,群众也可以在微信上联系民警进行违法犯罪线索举报。8月初,有村民在群内私信民警,反映有人在村口聚众赌博,民警经过排摸,成功捣毁了这个隐藏在村口的野外赌场,刑拘3人,行政拘留21人,净化了辖区治安环境。
据统计,今年年初以来,官路派出所辖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了34.6%,普遍高发的电信诈骗警情下降了75%。
“与群众微信互动,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更好地服务辖区单位和群众,这是我们建立村微信群的初衷。”官路派出所一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