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姓生活 > 内容

“攀龙附凤”林应麒

仙居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09-05   字体:【  

  仙居的绿水青山,蕴育出一代又一代监察御史,而且是个个清廉,名垂史册。自唐代以来,仙居城乡就立过“状元坊” “正谏坊” “内台总宪坊” “维特国是坊”“天官尚书坊”“大谏议坊”“宪藩坊” “司寇尚书坊”“奕世上卿坊”“总宪坊”“谏垣藩坊” “攀龙附凤坊”等等,府志、县志有记载的就有四十五座。包括农村各类未入志书的坊额、牌楼数以百计,可谓牌坊林立。这些牌坊,多为监察御史所立。随着沧海桑田,岁月更迭,其余牌坊荡然无存,唯独断桥村的“攀龙附凤坊”,虽经“文革”时期,多次毁坏,已是满目疮痍,但依然挺拔。省市专家称之为台州第一古牌坊。此牌坊为明代监察御史林应麒所建。
 


林家神童,拜师王阳明、应大猷
 
  林应麒,字必仁,号介山,浙江仙居人。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出生于仙居东乡断桥村,系断桥首祖林任从黄岩迁徙仙居后的第十七世孙。父亲林谦读过四书五经,算得上有文化,但无科名。母亲王氏本县城里东门人,秀丽且又贤惠。谱牒记载,林应麒的母亲王氏在分娩前夜,曾经梦到有鹿身牛尾的无角野兽闯入她的卧室中。醒来后将相关的梦境告诉其丈夫林谦。林谦说这是麒麟,“麟者,神兽也”,古有“麟趾呈祥”,《麟趾篇》就是记载周文王夫人太姒生十子,而且个个顶天立地的历史。林应麒出生后,父亲林谦即以“应验得麒”之意,为儿子取名林应麒。 
 
  林应麒年幼时,天资聪颖,胆识过人,敢作敢为。博览群书,特别喜欢作诗,写文章能够刨根究底,与众不同。当年正逢应大猷归家侍母,应大猷与林谦同龄。林谦立即抓住机遇,携儿拜师应大猷。应大猷诲人不倦,与林应麒论经品道,他应答如流。当年比应大猷早一科进士及第的仙居藉在京官员应良,见林应麒奇才,来日必成大器。在他为弟弟的两个女儿选择女婿时,将其中一个嫁给了李一瀚,另一个则许配给了林应麒。明嘉靖年间,林应麒曾因科举会试名落孙山,遂从学王阳明,期间学业日益精进。日后,终身推崇阳明理学。
 
 初任知县,
打黑除恶得民心
 
  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林应麒再度赴京科考,终于考中进士。那一年他恰好三十岁,已是而立之年。同年的十月,他被授予吴江知县的官职。宋代称一县主官为县令,其他县丞、主簿、县尉均属于佐官。明代称作知县,佐官与宋基本相同。林应麒在江苏吴江任知县,就是主官一把手。当时,吴江县一直因豪门贵族危害百姓,他们利用“每十年一编黄册,审赋役”的漏洞,跨越乡里大量买卖土地,隐匿实际田产,并逃避税收,而县衙上交皇粮国税均按照上一年总额计数。不够上交,按照登记田亩加税摊派。大大增加了普通农户的负担,许多贫苦百姓迫于生计,无法交付田租,离乡背井,逃避他乡。林应麒到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核对田册、户口,收押审查那些豪门贵族,并据此清理偷逃的赋额,对恶劣的豪门决不手软。这样一来,县内社会秩序很快就安定下来,从而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乃追罚漏脱,而穷治其稔恶巨憨弗少货,境内肃然”。
 
惠州同知,政绩显扬
 
  林应麒虚心好学,满腹经纶,首次做了个七品芝麻官,却在江苏吴江县跌了一跤。明嘉靖十九年,林应麒被降职为吴江文学教授。同年,升任安徽省六安州判官,到任后不久,又升迁为国子监助教。嘉靖二十六年,他被调到山东任泰安判官。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国子监教职与州府判官毫无兴趣。自从在吴江任上被弹劾后,林应麒心中一直怏怏不乐。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种过田地读过四书,了解民间疾苦,有足够的自信,能当好州县的地方长官。他曾三次请求外调到地方任职。嘉靖二十七年,因山东抚都御史彭黯的举荐,林应麒调任江西省抚州府金溪县知县。嘉靖三十年(1551年)八月,朝廷任命林应麒为广东惠州同知,属于惠州府二当家,相当于现在的惠州市市长。但当年惠州府的知府空缺,林应麒竭力主政惠州政务。他曾经殚精竭虑为民生,微服私访听冤狱,呕心沥血办书院,在惠州时间只有二年多一点,但政绩卓著,赞誉斐然。林应麒嫉恶如仇,清正廉洁,办事干脆利索。“竟日听讼,剖枉伸直,迎刃而解”。他在惠州兴修水利,身体力行,与民同甘共苦,离任之后当地百姓在河边给他立庙纪念。
 
廉官难当,一项禁令,
让严嵩气翘了胡子
 
  林应麒家后门有块巨石,状如乳牛。巨石有岩缝,缝里出泉水,长年不枯, 人称之为“洗面井”。邻人认为这是龙眼,十里方圆风水尽垂于此。 考取进士之后,启程之前,父亲林谦将林应麒叫到“洗面井”,照照面容。语重心长交代儿子:“做官为百姓,自古贪官最可恶,做得廉官,祖上烧了高香”。林应麒在仕途上,一路慎行,牢记家父在“洗面井”教诲,事事处处以“廉”洗面。故历史记载他在惠州同知间 “以廉干闻”;金溪知县时“与物不染”。而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对于挂羊头卖狗肉的官场勾当,也十分恶心。
 
  严嵩是江西分宜人,从嘉靖二十三年到三十五年的十多年时间内,严嵩先后在宜春、分宜两县名为捐金 建桥,建造牌坊就有十座以上。实际上是捡了便宜又卖乖,借捐桥名义,大量敛财。宜春秀江上的广泽桥,下浦的广润桥(上浦、下浦各一座的总称),分宜清源河上的万年桥,共花三四万两银子。名义是严嵩严世藩父子捐赠,实际上都是当地官府向百姓摊派,老百姓怨声载道。林应麒亲自起稿《革除馈赠牌坊》檄文,文中直指馈赠牌坊每年耗费6000余金。“鲠直之言”一时受到称颂。百姓“一时传诵称快”。金溪等地牌坊热火,即刻烟消云散。却也因此得罪了严嵩、严世蕃等权贵,严嵩对林应麒是切齿痛恨,以至于日后仕途关节眼时候,严嵩对他置之死地而后快。
 
桀骜不驯,连连得罪御史官
 
  林应麒读书出身,性格清高自守,桀骜不驯。很容易得罪上级官员。在他任吴江知县期间,曾有巡查江苏的监察御史苟汝安抵达苏州。当时,林应麒也按照惯例前去拜见,不过苟汝安态度比较傲慢,径自端坐在堂上不予理会。林应麒作完长揖,行完了礼数便退出来,不辞而别。受林应麒打压的豪绅们乘机进行离间,罗列了林应麒种种罪名,投书到苟汝安这里。期间,时任太常的李莆石曾写信告诉林应麒,苟汝安回京后,恐会影响仕途,建议林应麒向苟汝安认错请罪。但林应麒认为自己没有过错,是监察御史目中无人。不愿卑颜屈膝,宁可站着死,亦不愿跪着生,无错可认。果然,时过不久,他就遭到了苟汝安弹劾—————声称其在吴江因不顾人命而激起民变。嘉靖皇帝大怒,要求吏部彻查。为此,曾征询州、县官员一十八名,先后询问三十多次,历时五年之久才结案,对林应麒仕途影响很大。
 
  林应麒在广东惠州主政期间,有案子涉及潮州回家病休的朝廷御史萧端梦的亲戚。林应麒处事不够圆滑,路归路,桥归桥,调查起萧端梦自身有否插手亲戚不法事端。其实萧端梦是潮汕先贤,疾恶如仇,眷恋故土,有“一代明官”之美誉,当时只不过病归故里。萧端梦对此记恨久久。之后,萧端梦又相继任浙江道御史、江西巡按。萧端梦亦是年轻气盛的朝廷宠信,指派所属煞费心机调查了林应麒在浙江老家与江西金溪做知县的事情。从而借机上书林应麒当年曾指使副使郑世威议减馈送坊牌等,将进贤、分宜两县六千两银子纳为己有,并弹劾林应麒贪污受贿,沽名钓誉。此事,正合了严嵩意图。为此,嘉靖皇帝曾经大为恼火,等到查核实林应麒并无贪污受贿时,其已经落职回到仙居断桥半年之久。
 
江西剿匪获功,皇帝褒奖立牌坊
 
  林应麒初任吴江知县,打黑除魔,众望甚高,他本人也觉得做地方官得心应手。不料遇上监察御史苟汝安,连连降级。在惠州同知期间,一不小心踏上监察御史萧端梦的雷区,又遭落职回家。监察御史的锐利,使得林应麒枪枪见血。他对监察御史的官位不怀好感。古人云:命运自己可把握,做官由不得自己。林应麒从广东惠州同知落职回家不到一年间,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朝廷任命林应麒为江南巡按,巡察江南民生大事。适逢江西匪患严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林应麒返京之后,将江西地方官府串通盗匪祸害百姓之事,连连上书,“四疏”朝廷。最后嘉靖皇帝痛下决心,任命林应麒为江西道监察御史。在任期间,林应麒手持尚方宝剑,监督州县合理剿匪,历经二年倾力整治,江西匪患得以彻底清剿。皇帝极为欣慰,同年钦赐“恩荣”牌坊一座,即是攀龙附凤坊。攀龙附凤坊为四柱三间楼阁式牌坊,白石质,二层楼,歇山顶,通高9.82米,通面宽9.23米,气势雄伟,气象庄严。明间额枋正面阳刻“攀龙鳞”三字,背面阴刻“附风翼”三字,额枋上的高浮雕内容丰富,有人物、龙凤、走兽、禽鱼等,线条粗犷,风格雄浑,刻工精湛,各种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令人惊叹不止。
 
  万历十一年(1583年)5月29日申时,林应麒病故于家,享年78岁。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作者:方炳乾】  【责任编辑:应倩颖】
点击排行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仙居新闻网 版权所有 2005-2024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浙新办【2006】37号 浙ICP备20017917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2402000280号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警告: 本网站上的图像有数码水印技术保护。您对本网站的任何使用应遵守我们的使用条款,并构成对该条款的知悉和接受。
【新闻热线】电视台:0576-87771999 | 电台:0576-87785588 | 今日仙居:0576-8782118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7816957